9月16 日上午 9 时,一声哨响响彻场馆,62 个世 赛选拔项目的参赛选手在观众的掌声与喝彩中开始比赛。选手们第一时间麻利地拿出工具,有的打磨零件,有的敷设管道,机械的沙沙声、键盘的敲击声成为赛场的主旋律。
在花艺比赛现场,江西代表队选手谢文杰显得格外沉着。经过精心修剪,再编绑成束,他手中的鲜花就变成了具有美感的装饰品。
“比赛中,我正常发挥,就是一开始时有些慌。” 谢文杰说,按照教练的嘱咐,他保持训练时的一贯节奏进行比赛。但由于比赛试题与训练不太一样,比赛开始时他花了一些时间适应。
“这次大赛办赛的水平特别高,整个赛场条件设置得很好,能让选手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世赛项目对接世赛标准,让技能劳动者能在最高级别的殿堂展示自己的技能,弥足珍贵。”黑龙江带表队领队苏盛刚说。
世赛标准指的是世界技能大赛的评分标准,代表着各行各业先进的技术水平。随着时代进步,世赛标准也悄然发生着变化。
赛场上,不少选手面临着和谢文杰一样的情况。 在管道与制暖赛场旁,广州市公用事业技师学院教师罗贤正观察着他的学生、项目选手赖传源——他正在以极快的速度煨弯着管道。“他有点紧张,这次的试题当天早上才发给选手,他有些不适应。”罗贤说, 试题的变化直接会影响选手选料和用料,导致设计和安装环节有出入。
选手的这种不适应感,在重庆代表队教练、第一届全国技能大赛美发项目冠军刘江华看来,正是当前世赛标准最考验选手的地方。以“精、细、新”为追求的技能比拼,如今更强调选手根据环境作出调整的 能力。
“拿美发项目来说,以前在比赛中,选手往往会用精湛的技能,做出很抽象但不适用于生活的造型。 现在是更简单、更实用的造型反而得分高。”刘江华说,这种变化既体现了不同年份流行元素、社会审美的差异,也体现了社会对技能的评判标准趋向实用, 实用、简约是最好的。
刘江华说,选手需要通过大量训练、深度钻研, 克服种种困难,才能对突发状况应对自如。“很多项目并不是一味训练四五年就能成功。想成为真正的大师,要有一辈子坚持一件事的工匠精神。”
数控铣项目裁判 、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数控铣项目冠军田镇基也发现,世赛标准正在发生变化。“世赛标准是活的,跟我们备赛那年已经有很大差异了。”他说,世赛越来越考验选手的调整能力。“这给我们的启示是,不能仅仅满足于平常的训练,各种突发状况都要考虑到。很多原来有先发优势的省份也不能掉以轻心,稍有疏忽就会落后。”
“世赛标准也在提高所有选手的基础操作水平。”半天的比赛过后,田镇基欣喜发现,全场选手的操作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这说明各地区近年来对培养技能人才的投入正不断加大,而且从教学上,都开始把过往比赛的经验总结到课程和实训中,有针对性地提升选手和学生在数控学科中的操作水平。”
世赛标准考验的不仅是选手,还有大赛的设备提供商。焊接设备提供商、山东奥太电气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秀珊告诉记者,每一次向技能大赛提供设备, 都是对公司现有设备的一次“质检”。“在机器人专用 焊机、逆变焊机的调整升级上,公司现在统一对标世赛标准。”张秀珊说。
“通过与技能大赛的合作,我们收获了不少合作伙伴和优秀人才。”山东星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经理沈启良说,现在的技工院校按照世赛标准培养学生, 到了公司可以立即上手。多年来,公司已通过校企合作培养技能人才上千人,在去年的行业类技能竞赛中,还收获了一笔大订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