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信息之窗
政策法规
专题专栏
关于我们
“扶贫车间”给大山带来新憧憬
来源:解放日报
2021-01-04 09:21

上海市民林女士,新年第一天在新电商平台拼多多下单买了两份礼盒装的诺邓火腿,花了1000多元,准备孝敬家里老人。


这厢用户随心下单,那厢远在云南大理州的诺邓古村一片忙碌,村民们紧张地将最新鲜的火腿打包装箱、安排物流,第一时间给用户发货。新的一年,村民们觉得生活更有奔头了,拼多多在当地的“扶贫车间”给他们带来更多憧憬。


2013年,有生意头脑的诺邓村村民徐琨斌,放弃了一份在昆明铁路局当火车司机的“体制内身份”,回到家乡开办火腿加工厂。他把当地村民家中闲置的烤烟房都改成火腿发酵房,按照严格的生产流程对每家每户的火腿进行管理,依靠传统手艺腌制晾晒,三年时间才能形成一条品质过硬的火腿。


最初,徐琨斌工厂的年产量只有三四吨。用了近7年时间,在2019年才达到年加工销售1.86万条、产值1600万元这个数字。转折点发生在2016年,此前诺邓火腿只是当地土特产,虽然具备一定知名度,但是产品单一,带动相关农户脱贫也比较有限。2016年,随着沪滇两地合作的加深,诺邓火腿入驻了由云南省政府驻沪办主办的“云品上海中心”平台。在一次由平台举办的特色品鉴会上,主办方安排诺邓火腿与西班牙火腿同台竞技让消费者“盲测”,在不知产地的条件下,不少人觉得诺邓火腿的品质和口感可与国际顶级的产品媲美。此后,上海的“买手”们还为诺邓火腿在改进包装、研发新品、为不同渠道提供定制化产品等方面提出了很多建议。于是,诺邓火腿有了更洋气的规格包装,并有了咸肉、香肠等衍生产品。


但即便如此,诺邓火腿的产量还是比其他火腿少得多。这是因为,家庭作坊式的生产方式导致品质不统一、无法达到标准化,也让这个产业难以走远。


2020年,上海新电商平台拼多多在参与沪滇帮扶、脱贫攻坚过程中来到云龙县调研,发现了徐琨斌的企业。这名“新农人”告诉拼多多负责人,他的厂区面积有15亩,生产加工厂房3000平方米,用工量超过5000人,间接带动周边农户1.5万人增收。虽然发展不错,但他总觉得诺邓火腿的价值还没有被完全开发,产业还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能不能开发更多的新产品?能不能打通更新的销售渠道?”徐琨斌的一连串疑难,也是拼多多最关注的核心问题。拼多多出手相助,同年8月,在上海、云南两地政府部门的指导下,拼多多捐赠240万元资金,在徐琨斌的厂区设立“扶贫车间”,帮扶企业投建一条现代化生产线,助力公司进一步扩大产能,促进本地特色火腿产业升级,从传统工艺向标准化生产转型发展。“扶贫车间”预计年产值可达6000万元,带动周边贫困人口务工约1万人,全年给贫困户发放的工资预计超过120万元。


据拼多多透露,除了资金投入,“扶贫车间”落成后,平台还将投入资源与师资,帮助诺邓培养本土电商人才,建立电商运营能力,让千年“诺邓火腿”驶入互联网的高速路。新的一年里,平台也将复制这种“电商+扶贫车间+合作社+农民”模式,在各地寻找龙头企业农产品深加工生产线,建成标准化“扶贫车间”,对产品进行统一加工、统一配送、统一检测、统一认证,惠及更多贫困人口。


对于这样的“诺邓实践”,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仇焕广评价说,上海的在线新经济企业在东西部扶贫协作中进行模式创新,支持农村企业扩大生产规模、优化生产供应链并开发衍生产品。在为平台消费者提供优质农产品的同时,更是优先为当地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就业机会,将贫困地区的农户、供应链、产品加工制造创新性地连接在一起,这种产业扶贫机制能够长期造血、值得不断探索。(记者 栾吟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