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要加强产业和就业协同,积极培育新职业新岗位;完善人力资源供需匹配机制,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
从自发性向组织化、从粗放式向精细化、从简单劳务向产业融合转变……一个劳务品牌成就一张就业名片。目前,全国培育劳务品牌近2500个,带动超亿计的农民工就业。
构建新格局 激发新动能 拓展新就业
——第三届全国劳务协作暨劳务品牌发展大会观察
树品牌,强协作,促就业。11月18日至19日,第三届全国劳务协作暨劳务品牌发展大会(以下简称“发展大会”)在广西南宁举办。作为全国劳务协作和劳务品牌领域规模最大、覆盖面最广的全国性高层次平台,发展大会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农业农村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办。
协作促就业,匠心树品牌。本届大会以“6+5+N”为架构,贯通会议活动、品牌展示、对接洽谈、研讨交流、成果转化、专场招聘等全链条体系,推动劳务协作与劳务品牌建设“双促进、双提升”,为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赋能乡村全面振兴、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在科技跃迁中释放劳务品牌“新动能”
“本届发展大会将人工智能与深厚人文底蕴深度融合,大会各个环节均强化人工智能应用,让科技为劳务协作插上翅膀,人文为劳务品牌注入动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就业促进司相关人员表示。
今年大会首次设置的“AI求职体验专区”令人耳目一新。大屏幕实时生成岗位匹配建议,AI视频模拟面试官为求职者点评举止语言……“以前投简历要等,一个岗位看十几个人;现在智能推荐岗位更精准,我感受到就业机会与自己技能的匹配度更高。”来自广西的一名大学生激动地说。

人才引进也在不断升级。活动期间,广西人工智能博士后创新联合体启动,面向数字经济、智能制造、AI应用等未来产业,构建跨区域、跨机构的人才协作平台。
科技不仅改变求职,也重塑职业结构。当下,低空经济作为国家未来产业重点方向之一,面临大量的人才缺口,而这也恰恰给培育劳务品牌带来了新机遇。

“我们解决的不是‘飞起来’,而是‘飞得稳、飞得准、飞得有价值’。”来自上海的“杨浦低空飞行数控师”劳务品牌负责人说道。“杨浦低空飞行数控师”以“懂装调、精算法、会教学、能作业”为职业标准,聚焦低空经济四大应用场景——城市治理、应急救援、低空文旅与低空物流,推动人才从单一操作向复合型解决方案专家转型。
在柳州,“广西新能源汽车工匠”让新质生产力在产业一线生根发芽。“我们把调试时间从两天压缩到40分钟。”品牌代言人李平武说。他带领团队攻克二十余项技术难题,为企业节约研发成本7000万元。该品牌每年培训人才超过3000人次,助力柳州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到64.9%。此外,当地还组建广西新能源汽车实验室,研发国产芯片电控系统,打破海外技术垄断;积极推动中国标准出海,将职业院校建设成东盟技术人员培训基地,助力中国电动汽车在东盟市场销量稳步增长。
科技,正成为劳务品牌升级的关键变量。
在结构重塑中夯实劳务协作“新支点”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劳务协作正是实现人力资源跨区域优化配置的重要路径。
今年的发展大会主题更加聚焦就业增收,通过政策部署、成果展示、技艺交流、供需对接、理论研讨、就业服务全流程呈现劳务协作的新格局。

现场,164个劳务品牌集中亮相,涵盖先进制造、民生服务、非遗传承、美丽乡村等多个领域。甘肃的“敦煌文创师”、青海的“湟中马莲花青绣绣娘”……每一个劳务品牌都是一方百姓的致富名片。大会现场,非遗油茶、AI动画制作等多个元素生动呈现传统技艺与现代创新融合的“生活美学”,彰显着劳务品牌在促进就业、传承文化中的独特价值。
展区内,“直播带岗”“直播带货”专区前人头攒动,不少县区负责人现场与企业洽谈引才合作,“订单式”“定向式”培训协议不断达成,让劳务协作在大会现场真正“接上地气、连上岗源”。

一个个劳务品牌的背后,是地区间劳务协作从区域结对走向全国联动、从岗位输送走向人才共建的体系嬗变。
近年来,各地持续深化劳务协作,不断加强劳务输出地与输入地的协同。沪滇协作孕育“保山咖啡师”激活乡村产业,苏陕共建“丹凤厨工”香飘东部市场,津甘打造“津甘飞手”推动西部低空经济发展……截至目前,累计签订省市县层级劳务协作协议2200多份,为稳定就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支撑。
在产业协同中拓展高质量就业“新空间”
劳务品牌的价值,最终要落在就业增收上。
事实上,劳务品牌已成为地方产业升级的重要支点。从“潜江龙虾工”的产业链分工,到“蕲春艾灸师”的国医创新,再到“秭归飞手”的数字乡村探索,一批具有区域辨识度的劳务品牌不断成长。“我们发现,最缺的不是行业,而是能把行业做成职业的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就业促进司相关人员表示。
以“秭归飞手”为例,当地将无人机在农事、测绘、电力巡检等领域的需求纳入统一培养体系,“这5年,我们培训持证飞手2000多人,‘秭归飞手’以数字赋能,大幅提升了果园产值,降低了生产成本,带动了创业就业2万多人。”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副县长程泽锋在接受央视网专访时表示。

在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东海穿戴甲工匠”成为当地女性灵活就业的“新窗口”。依托水晶产业基础,当地建立穿戴甲设计、建模、运营全链条培训体系。“以前只会黏贴,现在能设计能直播,收入翻了几倍。”现场来自江苏的东海穿戴甲工匠劳务品牌代言人范凯琪笑着说。
“美甲师月收入可达5000元以上。以县城为龙头,建成穿戴甲商业街区和穿戴甲展销体验中心,辐射带动全县所有乡镇,建立就业帮扶车间,吸纳低收入人口、就业困难人员等各类人员就业6000人以上,占比超12%。”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刘志勇表示。

在广西,护理员、数字文旅策划师、乡村建筑工等多类劳务品牌同步壮大,推动重点群体持续实现就业增收。通过全国城市巡回招聘广西站暨高校毕业生交流会,现场提供了大量岗位,一批批青年正在从大会现场迈向新的职业赛道。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发展大会正是通过一个个劳务品牌,把产业脉动与就业需求精准连接起来,把区域资源与青年发展深度耦合起来,让更多人通过技能找到岗位、通过岗位改善生活。
以品牌塑就业,让协作为发展。一个劳务品牌正在托举一个群体,一项协作正在带动一方产业,一场大会正在为高质量充分就业打开更广阔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