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上杭推动“四链共舞” 产业向新 企业“成阵”
1987757412651671554
发布日期:2025-11-10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近年来,福建省上杭县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带来的机遇,在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融合上求突破,推动产业向新、企业“成阵”。

绘制引才图谱,壮大产业集群

上杭蛟洋新材料产业园内,广汽紫金新能源电池综合利用项目基地,工人在生产线上忙碌着。“目前正进行试生产。第一条生产线每年可处理磷酸铁锂电池1万吨。”福建优锂新能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林凡介绍。

该项目由两家世界500强企业——广汽集团与紫金矿业集团携手打造。双方共同投资11.6亿元,推进5万吨/年磷酸铁锂电池综合利用项目的建设运营。项目建成后将实现退役电池的高效循环利用,在动力电池领域形成研发—生产—回收的全产业链闭环。

近年来,上杭率先推行图谱招商、揭榜招商,构建形成金铜冶炼、铜精深加工、稀贵金属金铜产业链和锂电池材料、半导体材料为主要方向的新材料产业链。

产业链要强,人才不可少。与图谱招商同时进行的,是图谱引才工程。

“上杭绘制引才图谱,明确16个产业链急需紧缺人才招引方向和44个省级以上创新平台,鼓励以才引才,设置荐才引才、揭榜招商奖励,推动高层次人才融入揭榜招商,靶向引进产业链空白领域、关键环节急需的人才团队项目。”上杭县委人才办负责人说。

为强化产业链高端人才供给,上杭县分产业链组建特聘专家团,组建金铜产业特聘专家团组,2024年成功申报深地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组建半导体材料技术特聘专家团,新引进1名下一代半导体材料专家。还将支持龙头企业牵头组建产业创新联合体,带动整个产业链协同创新。

资本引才,推动合伙创业

引才模式探索,上杭一直在路上。“资本引才”成为当地答题的最新解。

当地设立规模10亿元产业投资引导基金和认缴规模达115.4亿元基金聚集区,引导26家私募基金入驻,引导社会资本参与23个项目投资额超43亿元。设立20亿元产业发展扶持资金,对人才项目全周期进行帮扶。

同时,引导“券商+基金”参与招才引智。去年,兴杭国投通过领投及成立无人驾驶产业基金,吸引了包括易控智驾在内5家无人驾驶领军企业组团与上杭签约,其中推动易控智驾总部落户上杭,团队引进3名省级A类高层次人才。

产业赛道延伸到哪里,人才就扎根在哪里。上杭围绕优势产业链出台“智汇上杭”聚才工程,创新“技术入股+货币入股+职工持股”合伙人制度,构建“团队式”引才模式,带动引进15个人才团队,解决14个“卡脖子”技术,德尔科技、晶旭半导体等企业通过股权激励引进16名高层次人才,实现人才引进向创业合伙升级。

山海协作,激活创新动能

天甫电子无尘车间生产现场,一批批湿电子化学品在产线上逐步成型,生产效率、工艺控制达到国际顶尖水平,今年有望实现产值5亿元。

“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衡量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就是科研费用占比。”天甫电子总经理刘奕丰介绍,企业研发投入连续三年超6%,研发人员占公司总人数的20%,推动企业在原始创新上持续突破。

在上杭,越来越多像天甫电子这样的创新“头雁”正引领“雁阵”齐飞。

作为山区小城,科研人才与能力是短板,如何弥补劣势?飞地模式、山海协作成为上杭发力的着力点。

上杭(广州)、上杭(深圳)异地研发平台相继在粤港澳大湾区揭牌,形成“湾区研发+上杭转化”协同模式;京津冀、长三角创新中心全面成立,异地研发平台建设运营全覆盖、深嵌入。

据悉,上杭累计支持企业在京津冀、长三角等科创资源富集地区设立科研平台11个,实施跨域引才达800人以上。2024年实施“校校企”合作项目8个,其中,紫金铜业与昆明理工合作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首页 综合动态
福建上杭推动“四链共舞” 产业向新 企业“成阵”
1987757412651671554
发布日期:2025-11-10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近年来,福建省上杭县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带来的机遇,在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融合上求突破,推动产业向新、企业“成阵”。

绘制引才图谱,壮大产业集群

上杭蛟洋新材料产业园内,广汽紫金新能源电池综合利用项目基地,工人在生产线上忙碌着。“目前正进行试生产。第一条生产线每年可处理磷酸铁锂电池1万吨。”福建优锂新能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林凡介绍。

该项目由两家世界500强企业——广汽集团与紫金矿业集团携手打造。双方共同投资11.6亿元,推进5万吨/年磷酸铁锂电池综合利用项目的建设运营。项目建成后将实现退役电池的高效循环利用,在动力电池领域形成研发—生产—回收的全产业链闭环。

近年来,上杭率先推行图谱招商、揭榜招商,构建形成金铜冶炼、铜精深加工、稀贵金属金铜产业链和锂电池材料、半导体材料为主要方向的新材料产业链。

产业链要强,人才不可少。与图谱招商同时进行的,是图谱引才工程。

“上杭绘制引才图谱,明确16个产业链急需紧缺人才招引方向和44个省级以上创新平台,鼓励以才引才,设置荐才引才、揭榜招商奖励,推动高层次人才融入揭榜招商,靶向引进产业链空白领域、关键环节急需的人才团队项目。”上杭县委人才办负责人说。

为强化产业链高端人才供给,上杭县分产业链组建特聘专家团,组建金铜产业特聘专家团组,2024年成功申报深地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组建半导体材料技术特聘专家团,新引进1名下一代半导体材料专家。还将支持龙头企业牵头组建产业创新联合体,带动整个产业链协同创新。

资本引才,推动合伙创业

引才模式探索,上杭一直在路上。“资本引才”成为当地答题的最新解。

当地设立规模10亿元产业投资引导基金和认缴规模达115.4亿元基金聚集区,引导26家私募基金入驻,引导社会资本参与23个项目投资额超43亿元。设立20亿元产业发展扶持资金,对人才项目全周期进行帮扶。

同时,引导“券商+基金”参与招才引智。去年,兴杭国投通过领投及成立无人驾驶产业基金,吸引了包括易控智驾在内5家无人驾驶领军企业组团与上杭签约,其中推动易控智驾总部落户上杭,团队引进3名省级A类高层次人才。

产业赛道延伸到哪里,人才就扎根在哪里。上杭围绕优势产业链出台“智汇上杭”聚才工程,创新“技术入股+货币入股+职工持股”合伙人制度,构建“团队式”引才模式,带动引进15个人才团队,解决14个“卡脖子”技术,德尔科技、晶旭半导体等企业通过股权激励引进16名高层次人才,实现人才引进向创业合伙升级。

山海协作,激活创新动能

天甫电子无尘车间生产现场,一批批湿电子化学品在产线上逐步成型,生产效率、工艺控制达到国际顶尖水平,今年有望实现产值5亿元。

“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衡量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就是科研费用占比。”天甫电子总经理刘奕丰介绍,企业研发投入连续三年超6%,研发人员占公司总人数的20%,推动企业在原始创新上持续突破。

在上杭,越来越多像天甫电子这样的创新“头雁”正引领“雁阵”齐飞。

作为山区小城,科研人才与能力是短板,如何弥补劣势?飞地模式、山海协作成为上杭发力的着力点。

上杭(广州)、上杭(深圳)异地研发平台相继在粤港澳大湾区揭牌,形成“湾区研发+上杭转化”协同模式;京津冀、长三角创新中心全面成立,异地研发平台建设运营全覆盖、深嵌入。

据悉,上杭累计支持企业在京津冀、长三角等科创资源富集地区设立科研平台11个,实施跨域引才达800人以上。2024年实施“校校企”合作项目8个,其中,紫金铜业与昆明理工合作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