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双峰厚植人才创新创业沃土 尚贤重才 智绘未来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发布日期:2025-10-31
1984167457761296385

湖南省双峰县是湖湘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悠久的历史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让双峰人才辈出、群英荟萃,先后走出10位两院院士,“尚贤重才”的理念深植于县域发展的基因血脉。

近年来,双峰县立足“院士之乡、农机之乡、书画之乡”的独特禀赋,深入践行人才引领发展战略,持续擦亮“乡情聚英才,智绘新双峰”人才品牌,为县域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敞开大门,把人才吸引来

走进伍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自动化设备高速运转,低分子硫酸软骨素钠生产线正在有序作业。“这项技术能领先全球,离不开朱水芳教授团队的扎根奉献。”企业负责人介绍。通过柔性引才模式,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朱水芳教授带领团队以项目合作、技术指导等方式常驻双峰,推动生物医药产业迅速成长为县域经济新的增长极。

作为“中国农业机械之乡”,双峰县长期面临丘陵农机适配、节能降耗等行业共性难题。通过推动农友集团与中国农业大学、湖南农业大学等高校组建农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多项技术瓶颈相继突破,产品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

近年来,双峰县紧紧围绕智能农机、绿色铸(锻)造、生物医药等七大特色产业,以产业链布局人才链,依托“项目+人才”“技术+团队”柔性引才机制,充分发挥人才与科技项目的协同效应。油茶果一体化采摘、果园深松追肥、竹制品破壁加工等一批创新技术不断涌现。在众多重点产业项目中,均有高校专家团队“驻点护航”,实现了“引进一个团队、落地一个项目、带动一个领域”的良性发展循环。

2023年9月,双峰县举办首届人才发展大会,发布人才政策20条,以真金白银的政策红利精准对接人才需求。近三年,共引进高学历(专门)人才41名,聘任“招才引智大使”59名,建立并动态更新双峰籍在外高层次人才名录,收录300余名优秀人才信息。城与才双向奔赴,推动双峰步入人才引领创新、创新驱动发展的快车道。

固本强基,把人才培养好

2024年暑假,一场特别的“院士与学子面对面”活动在双峰一中举行。院士不仅分享科研经历,还与学子们畅聊返乡创业的机遇。“听完院士聊科研、谈家乡,我更加坚定了学成归来、建设双峰的决心!”活动后,一名双峰籍大学生由衷感慨道。

让人才冒得出、长得大、留得住,双峰县打出“组合拳”,让本土人才成主力,外来人才变“家人”。

政策托底保障。每年安排1000万元人才专项资金,用真金白银奖补“真才实研”;设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专项基金,持续支持本土人才成长。针对农机、医疗、教育等重点领域人才,设立“编制池”绿色通道,破解“引才无编、晋升无路”的困境。2024年以来,已为29名医药卫生领域紧缺人才落实编制。

借力优势资源。组织政府、银行、企业负责人赴发达地区参加政银企高级研修班,针对油茶种植大户开设“田间课堂”。推动湖南师大附中与曾国藩学校结对帮扶,实现优质教案共享和师资互派。加强校友联络,推动双峰籍教育人才反哺家乡,每年开展扶稼堂讲坛、科普讲座及教师研修等活动,夯实基层教育基础。

放手使用,让人才大胆干

医院诊室里耐心问诊、企业车间里技术攻关、田间地头手把手指导,在双峰县医疗、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的战场上,人才价值鲜活绽放。

医疗惠民暖人心。全县建成3个紧密型医共体、医联体,“名医健娄·双峰在行动”让省级专家常态化驻点;湘雅医院和县妇幼保健院建立妇产科专科联盟以来,34名专家累计下沉坐诊460余人次、带教手术48台次、开展学术交流10余次;县中医院与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共建“三体一中心”,门诊就诊数增长24%,全院诊疗人数增长10%。群众纷纷称赞:“以前治不好的慢性病,如今在家门口就能治好。”

产业技术上台阶。成立双峰县丘陵农机研究院,聘请中国工程院院士罗锡文担任技术攻关小组组长,联合19家科研院所与35家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牵头或参与制订53个农机国家行业标准,获得湖南省科技进步奖3项,拥有国家发明专利213项。科技特派员李铁辉牵头研发的移动式循环谷物干燥机入选“2024年湖南省首台重大技术装备认定产品名单”,有效解决粮农“晒谷难”问题。

乡村振兴拓深度。组织科技特派员成立5个产业分团,把“课堂”搬到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指导和科普培训300余场。累计推广运用新技术160余项、新品种128个、开发新产品95个,7000余名农户靠着“新法子”实现增收。

“人才是高质量发展的‘最强引擎’。我们坚持真心爱才、悉心育才、倾心引才、精心用才,让各类人才在双峰这片创新创业的热土上尽情释放智慧与才华,共同谱写现代化新双峰建设的精彩篇章!”双峰县委书记李基联说。


首页 综合动态
湖南双峰厚植人才创新创业沃土 尚贤重才 智绘未来
1984167457761296385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发布日期:2025-10-31

湖南省双峰县是湖湘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悠久的历史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让双峰人才辈出、群英荟萃,先后走出10位两院院士,“尚贤重才”的理念深植于县域发展的基因血脉。

近年来,双峰县立足“院士之乡、农机之乡、书画之乡”的独特禀赋,深入践行人才引领发展战略,持续擦亮“乡情聚英才,智绘新双峰”人才品牌,为县域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敞开大门,把人才吸引来

走进伍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自动化设备高速运转,低分子硫酸软骨素钠生产线正在有序作业。“这项技术能领先全球,离不开朱水芳教授团队的扎根奉献。”企业负责人介绍。通过柔性引才模式,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朱水芳教授带领团队以项目合作、技术指导等方式常驻双峰,推动生物医药产业迅速成长为县域经济新的增长极。

作为“中国农业机械之乡”,双峰县长期面临丘陵农机适配、节能降耗等行业共性难题。通过推动农友集团与中国农业大学、湖南农业大学等高校组建农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多项技术瓶颈相继突破,产品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

近年来,双峰县紧紧围绕智能农机、绿色铸(锻)造、生物医药等七大特色产业,以产业链布局人才链,依托“项目+人才”“技术+团队”柔性引才机制,充分发挥人才与科技项目的协同效应。油茶果一体化采摘、果园深松追肥、竹制品破壁加工等一批创新技术不断涌现。在众多重点产业项目中,均有高校专家团队“驻点护航”,实现了“引进一个团队、落地一个项目、带动一个领域”的良性发展循环。

2023年9月,双峰县举办首届人才发展大会,发布人才政策20条,以真金白银的政策红利精准对接人才需求。近三年,共引进高学历(专门)人才41名,聘任“招才引智大使”59名,建立并动态更新双峰籍在外高层次人才名录,收录300余名优秀人才信息。城与才双向奔赴,推动双峰步入人才引领创新、创新驱动发展的快车道。

固本强基,把人才培养好

2024年暑假,一场特别的“院士与学子面对面”活动在双峰一中举行。院士不仅分享科研经历,还与学子们畅聊返乡创业的机遇。“听完院士聊科研、谈家乡,我更加坚定了学成归来、建设双峰的决心!”活动后,一名双峰籍大学生由衷感慨道。

让人才冒得出、长得大、留得住,双峰县打出“组合拳”,让本土人才成主力,外来人才变“家人”。

政策托底保障。每年安排1000万元人才专项资金,用真金白银奖补“真才实研”;设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专项基金,持续支持本土人才成长。针对农机、医疗、教育等重点领域人才,设立“编制池”绿色通道,破解“引才无编、晋升无路”的困境。2024年以来,已为29名医药卫生领域紧缺人才落实编制。

借力优势资源。组织政府、银行、企业负责人赴发达地区参加政银企高级研修班,针对油茶种植大户开设“田间课堂”。推动湖南师大附中与曾国藩学校结对帮扶,实现优质教案共享和师资互派。加强校友联络,推动双峰籍教育人才反哺家乡,每年开展扶稼堂讲坛、科普讲座及教师研修等活动,夯实基层教育基础。

放手使用,让人才大胆干

医院诊室里耐心问诊、企业车间里技术攻关、田间地头手把手指导,在双峰县医疗、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的战场上,人才价值鲜活绽放。

医疗惠民暖人心。全县建成3个紧密型医共体、医联体,“名医健娄·双峰在行动”让省级专家常态化驻点;湘雅医院和县妇幼保健院建立妇产科专科联盟以来,34名专家累计下沉坐诊460余人次、带教手术48台次、开展学术交流10余次;县中医院与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共建“三体一中心”,门诊就诊数增长24%,全院诊疗人数增长10%。群众纷纷称赞:“以前治不好的慢性病,如今在家门口就能治好。”

产业技术上台阶。成立双峰县丘陵农机研究院,聘请中国工程院院士罗锡文担任技术攻关小组组长,联合19家科研院所与35家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牵头或参与制订53个农机国家行业标准,获得湖南省科技进步奖3项,拥有国家发明专利213项。科技特派员李铁辉牵头研发的移动式循环谷物干燥机入选“2024年湖南省首台重大技术装备认定产品名单”,有效解决粮农“晒谷难”问题。

乡村振兴拓深度。组织科技特派员成立5个产业分团,把“课堂”搬到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指导和科普培训300余场。累计推广运用新技术160余项、新品种128个、开发新产品95个,7000余名农户靠着“新法子”实现增收。

“人才是高质量发展的‘最强引擎’。我们坚持真心爱才、悉心育才、倾心引才、精心用才,让各类人才在双峰这片创新创业的热土上尽情释放智慧与才华,共同谱写现代化新双峰建设的精彩篇章!”双峰县委书记李基联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