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信息之窗
政策法规
专题专栏
标准信息
关于我们
技能提升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
1963796098355089409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发布日期:2025-09-05

新疆乌鲁木齐高新区聚焦生物医药产业需求

“证补联动”发挥企业主体作用

本报乌鲁木齐讯 (通讯员 新任轩)今年以来,新疆乌鲁木齐高新区聚焦生物医药产业技能人才需求,积极探索“企业自主培训+政府精准补贴”联动新模式,依托新奇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自治区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推动形成“培训—认证—就业”全链条服务机制,通过“证补联动”,有效破解了医药企业新员工培养周期长、实操能力弱等问题,提升了职业技能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高新区引导企业充分发挥培训主体作用,支持新奇康药业遴选一线技术骨干担任内训师,将培训课堂直接设在制剂生产车间,围绕酊剂、液体制剂、颗粒剂等常用剂型生产工艺,开发了40课时岗课融合实训课程。课程突出实操能力培养,实操占比达70%,通过现场讲解、示范操作和实战考核,帮助新员工快速掌握设备操作与工艺要点,实现从“学会”到“会用”的转变。

强化政策激励,实现“取证即补贴、上岗即增收”。对通过培训并获得“药物制剂工(四级/中级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员工,共计落实2.7万元培训补贴。企业同步将持证情况与晋升通道、薪酬待遇挂钩,持证员工月薪平均提高5%—6.5%,有效增强了参训吸引力。2025年上半年,企业累计开展技能培训60余场、培训760余人次,85人成功获证,通过率超80%。

该机制充分发挥企业培训主体作用,由企业自主设计切合生产实际的培训方案和考核标准,政府通过补贴资金支持和全程监管提供服务保障。企业培训效率提升约50%,新员工培养周期大幅缩短,独立顶岗能力明显增强,实现了企业降本增效和政府政策落地的双赢。

江苏金湖围绕仪器仪表产业靶向发力

前瞻对接 定向培养

本报金湖讯 (通讯员 金才轩)“项目投产以来,我们发现招工成了最大的难题。我们从学校直接招聘了仪器仪表专业的‘定向生’,不仅有工作经验,而且手艺正好对口,解了燃眉之急。”近日,在江苏省金湖县聚“链”引才、“职”通未来专场招聘会上,企业直接对接到心仪的职业院校毕业生,这正是金湖多年来深耕产教融合发展的结果。

随着仪器仪表产业链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高素质技能人才成为企业“挖”“抢”的对象。近年来,金湖县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聚焦技能人才缺口靶向发力,完善政策支持、产教融合、要素供给等服务保障。

该县优化职业教育供给,探索开展前瞻对接,依托仪器仪表产业链党委,收集梳理170多家企业用工需求,将产业技能人才需求及时传导至教育端,与淮阴工学院、常州职业学院等高校开设“订单班”“定向班”,135名毕业生实现对口就业。建成淮安金湖技工学校、南京技师学院金湖学院,开设仪器仪表企业“冠名班”,每年招录培养400余人。

打造培训实训基地。发挥红光仪表、西派集团等领军企业带动作用,鼓励支持打造产业工匠培育基地、毕业生实习实训基地,对相关企业每年最高给予100万元经费支持。组织红光仪表、西派集团等开展新型学徒制培训,培育高级工以上技能人才268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