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乐至讯 (通讯员 肖雪娇)“这不仅是一份荣誉,更是实实在在的认可。凭着这个,我申请到了低息贷款,扩大了桑园规模,还经常被请去给周边农户讲课!”近期,四川省乐至县东山镇蚕桑产业人才梁能文领到了他的“蚕桑产业三星级人才证书”。
为破解农村实用人才评价难、激励弱、发展受限等问题,近年来,乐至县聚焦蚕桑特色产业,打破唯论文、唯学历倾向,创新推出以实绩贡献为核心的蚕桑产业人才星级评价体系,深入推动产才融合见实效,以小蚕桑“织”出大产业。
以实绩定星级,打破人才评价“旧框框”。该县将蚕桑人才分为一星至五星5个等级,以种养规模、销售额、技术成果、职业资格等量化指标作为主要评价依据,并由组织部门、人社局、蚕桑局等联合组成评审小组,经申报推荐、资格审核、专家评议、联合终审等程序,确保评价过程公正透明。截至目前,全县已评定首届星级蚕桑人才31名,实行动态管理和“一票否决”机制,确保人才队伍“活水”长流。
服务有温度,人才干劲足。为强化星级人才获得感,对获评二星及以上人才给予最高2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并贯通使用产业补助、项目支持等政策,去年以来累计发放蚕桑类奖补资金超600万元。推出“蚕桑人才贷”专项低息贷款,配套养蚕保险等普惠政策,全方位减轻生产经营压力。
评定是手段,用好用活人才是关键。充分发挥星级人才的传帮带作用,组织他们下沉一线开设“田间课堂”,结对帮扶农户超2200人次。以星级人才为骨干,全县培育家庭农场190个、养蚕大户1500户,带动成立专业合作社26家。通过人才赋能,乐至2024年蚕桑综合产值突破20亿元,“中国桑都”品牌名号越发响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