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亳州讯 (通讯员 亳组轩)如何精准破解人才评价“四唯”、培育方式单一等突出问题?今年以来,安徽亳州市探索建立以民营企业为主体、以实绩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机制,真正实现“是不是人才,企业说了算”,进一步调动民营企业育才用才积极性和主动性。
细化标准,优先认定在生产一线从事专业工作且具有丰富行业经验、业绩突出,属于民营企业发展急需紧缺的全职在亳在岗的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或高技能人才。建立“人才+企业”负面“双清单”,对个人存在违反学术科研道德规范等5种情形之一的,取消其推荐资格和相关待遇保障;对民营企业近三年存在违法生产经营行为、较大安全生产事故、环境污染、拖欠工资、偷税漏税等6种任一情形的,取消其认定资格。目前,通过摸排核查,全市已授权52家民营企业高层次人才自主认定资格。
建立“名额分配+资格评审”双认定机制。对符合上年度新主持制定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新入选省级以上重点人才工程项目、新获批院士工作站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9项指标的,按照“一达标一名额”进行分配;对符合参加省级以上人才创新创业赛事等2项指标的,按照程序直接认定为高层次人才且名额不设上限。强化民营企业自主权,充分赋予民营企业推荐认定权限,构建“个人申报—企业主推—政府严审”评定流程环节。申报人才填写申请表后,民营企业在本单位公示并推荐上报,由市委人才工作局、市人社局联合科技、税务、市场监管等部门组建综合评审组,对民营企业推荐人才开展全面审核。截至目前,全市已自主认定高层次人才56人。
将认定人才纳入全市高层次人才管理服务范围。全市274家企业建立人才年金制度,覆盖企业人才18176名。上线人才服务码,打造全天候、一站式人才管理服务平台。截至目前,事项办结满意率达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