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信息之窗
政策法规
专题专栏
标准信息
关于我们
贵州贵安新区打造大数据产业产教联合体培养数字人才 实体化运行 项目化驱动 数字化赋能
1955818262704971778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发布日期:2025-08-14

核心提要

●与华为云、中软国际等企业共建大数据类订单班72个、省级以上实训基地26个、产业学院13个、省级及以上高水平大数据专业群20个,形成“数维工匠”人才培养品牌

●通过大数据分析进行人岗匹配、决策分析,建立校际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目前新增数据中心运维等专业5个,调整软件技术等专业方向7个,淘汰专业4个

本报贵安讯 (通讯员 贵安组 陆伟)7月17日,主题为“数智领航·聚才兴产”的数据中心暨智算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在贵州省贵安新区开幕,来自全国各地的行业专家、学者、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共谋数字人才培育大计。“通过搭建交流合作平台,汇聚各方智慧与资源,培育适应产业需求的专业人才。”贵安新区组织人事部人才科相关负责人表示。

这场盛会的背后,是贵阳贵安大数据产业产教联合体培育数字人才的不懈探索与实践。为解决数字人才培养面临的跨区域、跨行业、跨部门以及组织统筹难、协作运行难、共建共享难等诸多问题,2023年5月,贵安新区管委会牵头,联合8个政府部门、6所本科院校、11所高职院校、8所中职学校、17家企业、4家科研机构、2家行业协会成立全省首个市域产教联合体——贵阳贵安大数据产业产教联合体,探索“政府主导、多方联动、实体运行、项目驱动”的数字人才培养模式,走出了一条西部地区培育数字经济人才、推动数据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子。

这一创新组合,打破了传统产教融合的壁垒,由政府统筹政策,院校提供人才,企业参与教学,行业协会搭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在贵安新区管委会统筹下,贵州电科职院充分发挥联合体牵头院校作用,利用“中国数谷”的区位、政策和资源优势,聚集贵州科学城、贵阳大数据科创城、花溪大学城、清镇职教城“四城”资源,将联合体建设纳入“四城联动”省级联席会调度,开展“产业、教育、科技、人才”四大联动工程,深入开展人才培养。

校企合作的痛点往往在于产教合而不融、校企合作不深不实。对此,联合体探索实体化运行、项目化驱动、数字化赋能的发展路径。

实体化运行成效在华为大数据学院得到生动诠释。贵州电科职院与华为全面深化合作做强做特华为大数据学院,采用“双导师制”育才模式,企业工程师驻校授课,学生直接参与真实项目运维。2024年,华为大数据学院获批省级产业学院,近两年培养华为高级工程师(HCIP)认证447人、专家级(HCIE)认证14人,总体取证率90.4%,居全省第一。

联合体还通过项目化驱动,整合资源推动产教深度融合。以产业项目实现政企联动,依托“数谷贵安”政策优势,共建华为(贵阳贵安)数字经济创新中心、国产化适配认证中心等项目,协助新区招商引资落地资金超5亿元;以科研项目实现人才联手,积极争取省科技厅定向支持计划,整合联合体专家人才共同申报科技项目、开展项目攻关,近两年共立项“信创及人工智能技术孵化基地”等省级重大科研课题21项;以职教项目实现产教融合,推动校企共建订单班、实训基地、产业学院,与华为云、中软国际等企业共建大数据类订单班72个、省级以上实训基地26个、产业学院13个、省级及以上高水平大数据专业群20个,形成“数维工匠”人才培养品牌。2024年,培养各类数字人才1.7万余人。

数字力量是培育数字人才的重要资源。在“贵才通”信息平台控制中心,数据在大屏上实时跳动更新。这个由贵安新区管委会主导、贵州大数据人才开发有限公司搭建运营的“贵才通”平台,定期发布岗位和人才信息,通过大数据分析进行人岗匹配、决策分析,建立校际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目前,新增数据中心运维等专业5个,调整软件技术等专业方向7个,淘汰专业4个,形成人才供给与产业需求良性互动。

在联合体协同创新平台上,成员单位结合自身特色探索出各具特色的产教融合路径。贵阳职院依托国家级、省级优势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培养人才,与深信服共创“校企+项目+大赛+证书”信息安全产业人才培养模式,与华为、阿里巴巴、浪潮集团等企业共建校外实训基地35家;贵州经贸职院构建大数据技术专业产教深度融合育才体系,联合华为等30余家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建成“双师型”教师团队,构建“岗课赛证”融通课程体系,实践“三级竞赛—认证”培养链,学生获省级以上竞赛奖项86项,职业技能证书通过率100%;贵州农业职院聚焦智慧农业,联合企业开展“新农人”培养,为乡村振兴输送“懂技术、能安装、会运维、善应用”的复合型人才。

从“单点突破”到“系统集成”,贵阳贵安大数据产业产教联合体正以机制创新为抓手,为贵安新区乃至贵州省数字经济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