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四川省广安市打造“安心就业”公共就业服务品牌,推动公共就业服务下沉基层,促进渝广就业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构建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就业服务体系,使广安成为川渝地区就业创业热土。
打造就业协同改革示范区
走进武胜县胜利镇“合武共建人社服务基地”,就业信息推介、现场招聘咨询、劳动维权等公共就业服务集聚在110平方米的基地内。依托“安心就业”“武胜智聘”平台,胜利镇与邻近的重庆合川区结合当地晚熟柑橘、特色养殖等产业联手共建人社服务示范基地,共享两地企业用工、重点群体就业等信息。通过人社服务基地共享用工信息,群众不出门就可在本乡镇、毗邻镇找工作,解决了镇上2.8万亩的晚熟柑橘产业基地季节性用工难题,每年可助力超5000人就业。
广安市地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前沿,全市6个县(市、区)中有4个县(市)、22个乡镇与重庆市接壤,两地就业政策协同潜力巨大,公共就业服务同城需求旺盛。2023年全国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示范项目落地广安市以来,广安市以打造渝广就业协同改革示范区为突破口,推进跨区域就业政策、人力资源和就业服务协同共享。
在就业政策方面,广安市在破解就业创业协同改革堵点上先行先试,统一最低工资标准、吸纳就业岗位补贴等9项政策标准,实现渝广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许可备案、技术技能人才资格等互认。广安籍、重庆籍求职者在川渝新区内可无障碍异地求职就业,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和就业补贴437.5万元。
在人力资源方面,围绕“产业人才引进来、配套服务走出去”,共建2个川渝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开展川渝“院校结对、校企结对”共建行动,引进50余名川渝创业导师参加创业项目巡诊活动,推动创业成果共建共享,深化“技能广安”行动,开设“冠名班”培养技能人才1200余人次,开展项目制、新型学徒制培训2400余人。
在就业服务方面,联动重庆市毗邻区县共同建成首个跨省域零工市场、川渝地区首个跨省域社银一体化服务网点、渝广共建人社服务基地、数字化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庭等人社场景载体21个,持续推动人社领域公共服务就近办、就地办,打造广安“安心就业”数智云平台,连通重庆“渝职聘”平台,共享川渝两地近800家企业、2万余个岗位信息,线上线下同步招聘,涵盖一二三产业,促进转移就业7000余人。
就业服务“矩阵”助力“家门口”圆梦
家住武胜县石盘镇石盘村的罗先生,急需在广安主城区找一份工作增加收入、照顾家人。去年11月19日,他来到广安人力资源市场,在工作人员的引荐下前往某公司成功应聘配货员,第二天就开始上班。
从“好就业”到“就好业”,一个覆盖全城,涵盖市、县、乡、村四级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已经在广安全域形成。围绕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该市完善基层就业服务平台建设,推进就业服务标准化、便捷化,通过构建“15分钟就业服务圈”,推动公共就业服务下沉基层、均衡可及。
建在家门口的人力资源市场,集劳动力市场、人才市场、零工市场“三场合一”,为求职提供更多便利服务。建立“1+10+N”零工市场体系,建成线上零工市场1个,线下零工市场11个、零工驿站51个,打造家政、残疾人等特色服务站3个,服务零工21万余人次。全市以城区街道全域、乡镇重点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就业服务站为依托,推动就业服务向产业园区、乡镇街区、基层社区、住宅小区以及重点商圈、银行及邮政网点延伸,实现基层就业服务网点在主城区全域、中心场镇有效覆盖。
岳池县九龙街道五里牌社区是广安市的社区灵活就业点,通过引进入驻当地2家玩具厂,提供就业岗位超100个,解决了附近居民的灵活就业问题。2024年,广安建立就业困难人员、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一人一档、一人一策”帮扶台账,开展精准帮扶3.2万人次,促进5400余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