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社部等5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围绕健全均等普惠、功能完备、帮扶精准、基础巩固、数字赋能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提出20条举措。健全精准高效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需要通过精准施策、数字赋能、多元协同等举措才能满足不同群体就业差异化需求,提升服务效能,打造良好的就业服务生态。
精准施策,助力重点群体就业。分层分类实施求职就业画像、开展就业服务。针对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要重点强化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劳动观和价值观,通过校企合作举办就业创业大赛、开发实习实训项目等,让就业服务“向前一步”。结合产业需求和群众意愿,为农村劳动力和灵活就业人员开展常态化、订单式技能培训,精准对接供需两端,快速便捷实现就业。帮扶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要详细了解其就业失业相关信息,注重加强岗位推荐,提高失业人员政策扶持精准度,同时提供再就业培训、心理疏导、法律援助等全周期帮扶,切实兜牢就业底线。
数字赋能,提升就业服务效能。数字化是破解传统就业服务痛点的重要抓手。一方面,要完善就业服务信息平台建设。加大就业岗位归集力度,整合企业招聘、零工市场、共享用工等多元渠道,既涵盖人工智能研发、高端装备制造等技术密集型岗位,也纳入社区服务、短期零工等过渡性安置岗位,实现就业供需的全面覆盖。引入AI促就业模块,增加AI简历修改、模拟面试等功能,应用大数据算法推动岗位与人才的精准推送、智能匹配,提高人岗适配率。另一方面,要完善就业监测预警机制,构建跨部门数据协同网络,融合社保参保情况、招聘平台活跃度等多维度指标,强化对区域内就业形势的科学化预判、智能化研判。
多元协同,创新就业服务生态。强化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建设,持续推动服务网络向基层延伸,健全基层就业服务网点,同步提升一线就业公共服务人员专业化水平。健全完善高水平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体系,创新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管理,重点强化对新兴产业、紧缺岗位的服务供给,促进专业人才向产业集群高度集聚。培育市场化与社会化服务力量,支持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社会组织等提供公益性就业服务,联动高校、行业协会等主体构建志愿服务网络,组建志愿团队开展精细化就业服务。加快推进零工市场和零工驿站建设,纳入城市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中统筹推进,集成信息发布、技能培训、劳动维权等“一站式”服务,推进零工市场规范化建设。
(作者单位:北京市人社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