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广袤而艰苦的高原腹地,青海省海北州第二人民医院通过三级综合医院验收,填补了全省市州只有海北州无国家三级综合医院的空白。从此,全州近30万各族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综合性医疗服务。
海北州实现三级医院“破零”背后,离不开省州党委政府的高位推动,更离不开山东援青专家“组团式”帮扶的倾情奉献,在雪域高原写下了东西部协作的温暖注脚。
谋划:集聚资源高位推动
孕育诞生伟大“两弹一星”精神的海北州地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3100米以上,自然环境严酷,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医疗基础极其薄弱,危重、疑难患者至少需辗转百余公里赴省城救治,路途颠簸、耗时漫长。加之,本地高水平医疗人才引不进、留不住,大型、精密医疗设备匮乏,诸多关键检查、高难度手术无法开展,群众基本健康需求难以保障。创建一所高水平的三级医院,推动管理能力、医疗质量、服务水平迈上新台阶,这对海北州各族群众而言,都是翘首以盼的生命工程。
周岩是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产科的住院医生,现任海北州第二人民医院副院长、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主任。“山东对口支援海北州十多年,海北州却是青海省唯一一个没有三级医院的涉藏自治州。”说起这些,周岩心中满是怅然,“每次我听说当地居民需要去西宁、甘肃张掖就诊,不仅增加支出,甚至因为转诊耽误救治时,我都深感痛心。不尽快帮助海北州建设一家高水平的三级医院,这是我作为山东人的遗憾。”
面对这一关乎民生福祉的重大课题,省州两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将医院建设列为头号民生工程,海北州第二人民医院研究制定“组团式”支援工作三年规划和年度计划,组织、编办、人社、卫健、财政、山东援青管理组等相关职能部门协同推进工作进度,共争取和落实创建资金1.8亿元,举全州之力在项目实施、人才引进、学科建设等方面给予全方位支持。
在山东专家与本土团队两年奋战下,一座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应急于一体的现代化三级综合医院在高原落成。医院新建了皮肤科、疼痛科等10个科室,建成胸痛、卒中、创伤、危重孕产妇救治和危重新生儿救治五大中心以及重症监护室,填补了医院多项学科空白。
攻坚:两地携手共克难关
创建工作开展以来,海北州借助对口支援渠道,以“组团式”支援为核心抓手,近两年累计选派84名涵盖管理、医疗、建设等领域的山东专家支援第二人民医院发展。这支队伍不仅承担繁重临床任务,更将“授人以渔”视为己任。援青院长、副院长、总会计师及五大中心主任等专家,通过团队带团队、“驻点+柔性引进”,在管理、技术领域协同发力。重点构建“专家一对一传帮带、骨干赴鲁进修、基层专题培训”的梯次培养体系,签订“师带徒”协议,着力打造本土人才梯队,实现“输血”与“造血”并举。
截至4月30日,海北州第二人民医院门急诊人次较2022年增长43.02%,住院人次增长107.52%,三四级手术量增长213.04%,患者外转率下降15.65%;建设省级重点专科2个,省县共建专科11个,开设援青专家门诊20个。为全州培养993名骨干医护人员,在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设立“海北州基层卫生人才培训基地”,培训148名基层医务人员。医院编制增至150人,全州调配17名骨干跟岗学习,缓解了医护人员不足的矛盾。
威海市中医院肾病科主治医师高国永结合临床案例,为海北州医护人员举办了“超声在血管通路中的应用”专题培训,从解剖定位到参数解读,他毫无保留地传授知识,并协助医院优化血透患者的管理流程。“高老师带来的不仅是技术,更是山东医生对高原患者的责任心。”海北州第二人民医院透析室负责人如此评价。
蝶变:质效齐升利民惠民
为将优质医疗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山东援青医疗队开展“走进金银滩——百次义诊活动”,惠及群众6万余人次。在门源回族自治县创新开展了“星火牙医公益行”活动和心病公益巡诊活动,帮助门源528名青少年儿童接受免费诊疗,累计免除医疗、交通等费用500余万元。
在疼痛科,赵磊医生团队开展“超声可视化肩周炎注射术”等数十项新技术新项目,填补了空白,提升了诊疗水平;在康复医学科,陈安忠医生开设“山东援青健康快车”直播栏目,主讲的“重新认识腰痛”受到患者普遍欢迎……山东援青专家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各展所长,助力海北州第二人民医院实现医疗水平整体跃升。
值得一提的是,海北州二院首个血液透析中心的建立,也让尿毒症患者能够在家门口接受治疗。这些技术的开展,不仅提高了海北医疗水平,解决了疑难病症,还提升了患者就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