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江西省赣州市依托《赣州市工伤预防五年行动计划(2021-2025)实施方案》,始终将工伤预防工作作为保障民生、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举措,多方联动、立体预防,为广大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筑起坚实的安全屏障。
创新机制,构筑工伤预防“共同体”。为凝聚工伤预防合力,建立了人社、财政、卫健、应急管理、工信、住建、交通运输、工会等部门协同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伤预防联席会议制度,共同构筑起“政府主导、企业主责、职工参与”的工伤预防格局。以被列为全国工伤预防重点联系城市为契机,不断加大投入力度,按上年度工伤保险基金征缴收入的3%足额提取工伤预防费用,用于实施各类工伤预防项目。截至目前,已在建筑、家具、纺织服装、危险化学品、钨业等多个重点行业精准实施工伤预防项目。
关口前移,拧紧工伤预防“责任阀”。远离工伤,关键在“防”。一方面,针对不同行业、不同企业存在的工伤危害,关口前移、精准施策。在调研摸排和大数据分析基础上,动态更新全市300家工伤预防重点企业名单,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培训,着力拧紧工伤预防“责任阀”。充分发挥全省工伤预防警示教育体验中心作用,让工伤预防宣传培训从传统的“说教式”学习向“沉浸式”体验转变。另一方面,开展工伤预防全民知识竞答和工伤预防公益海报征集活动,启动工伤预防“五进”(进企业、进工地、进学校、进社区、进商圈)活动,通过政策宣讲、实训演练、互动游戏等形式,让工伤预防理念深入人心。
政策升级,织密职业伤害“保障网”。在前期将超法定退休年龄劳动者等三类特定人员纳入补充工伤保险参保范畴的基础上,将参保特定人员范围扩大至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志愿者、农民专业合作社人员和灵活就业人员等七类特定人员,不仅解决了特定人员的工伤保障问题,还创新提出在保证待遇支付的前提下,按照一定比例提取工伤预防费用,有效解决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工伤预防经费来源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