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信息之窗
政策法规
专题专栏
标准信息
关于我们
以一技之长创造美好前程
1915571112515858433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发布日期:2025-04-25

职业技能培训是劳动者提技增收的重要途径,也是加强技能人才培养、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的关键所在。近日,人社部启动实施“技能照亮前程”培训行动,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推动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支持劳动者就业成才。这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重大举措,也是营造技能成才、技能报国良好社会氛围的重要行动,意义重大而深远。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席卷全球、呼啸而至,迫切需要大量的新知识和新技能。劳动者技能发展是一个慢变量,总体上跟不上新技术的加速演变,这对劳动者专业能力、学习能力和转岗能力提出更高要求。随着新质生产力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推进,技能人才短缺问题更加突出,培养需求更为迫切。人口变化与技术变革叠加交织,带来人力资源供需不匹配的结构性矛盾更加凸显。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加快塑造现代化人力资源,既是适应当今时代职业变革的现实需要,也是破解“有活没人干”与“有人没活干”问题的关键之举。

职业技能培训贵在精准有效。“技能照亮前程”培训行动立足民生所需、所急,突出就业导向和市场化导向,深入分析行业发展趋势,摸清重点行业企业用工需要,及时发布急需紧缺职业目录、就业需求目录;自下而上摸清劳动者培训意愿,形成动态调整的培训项目,建立公开培训信息导航图,推行“岗位需求+技能培训+就业推荐”的项目化显性化培训模式,切实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推动学以致用、学有所用、学用结合。技能培训是连接就业与产业的一座桥梁。要推动培训和就业协同联动,聚焦就业岗位挖潜扩容,围绕康养托育、先进制造、现代服务、新职业等重点领域市场需求和职业技能要求,面向有就业和培训意愿的劳动者开展培训,实现愿培尽培、应培尽培,推行“岗位需求+技能培训+技能评价+就业服务”模式,持续开展订单式培训,帮助尽快掌握一技之长,实现“培训即就业、结业即上岗”。

“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企业是用工主体,最了解岗位用工所需的能力要求,对培训效果也最有发言权。更好发挥企业培训主体作用,鼓励产业龙头企业牵头,相关重点企业共同出资,技工院校、社会化培训机构、公共实训基地等提供培训资源,就要构建产训评一体的企业技能生态链。人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要树立“投资于人”的理念,引导企业把员工看作资产而不是包袱,看作利润而不是费用,不仅要科学用人,更要主动育人。鼓励企业加强对职工的潜力再开发,扩大订单式、定岗式、项目制、企业新型学徒制等培训模式,大力开展岗前培训、转岗培训、高技能人才培训等,切实提高职工岗位技能和转岗就业能力,既推动劳动者能力有提升、发展有盼头,又以人才活力增进企业效益。要落实技能提升补贴政策,统筹用好各类培训资金,直达企业和群众,提高落地效率,确保把钱用在刀刃上。

千金在手不如薄技在身。靠掌握母婴护理技术,有人从贫困户变身月入不菲的育儿嫂;因为参加拉面技能培训,有人从打工仔变身能带动乡亲脱贫的面点师;由于在美发行业的扎根深造,有人成长为世界冠军、高校教授……技能是打开就业市场的“硬通货”,是开启机遇之门的“金钥匙”,有技能好就业、长技能就好业、高技能就业好,拥有一技之长就能创造美好未来。广大劳动者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把学习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以技能强身应对就业市场竞争变化,不断补短板、强弱项,探索自我的无限可能,为自己创造更多人生出彩的机会。要建立普惠性的职业培训体系,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培育打造有地方优势特色、培训数量大、就业效果好的培训品牌,以高质量培训助力劳动者跨越技能“鸿沟”,让人人都有通过辛勤努力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