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江苏省南通市人社局以构筑“人通社安”融合党建服务品牌为抓手,推动多维度嵌入、矩阵式融合同向发力,通过不断创新工作机制,拓展人社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实现党建与业务“双融双促”。
与就业帮扶相融合
打造“15分钟就业服务圈”
市人社局推进就业服务端口前置、重心下沉,聚力打造“家门口”的就业服务站,让就业“触角”越伸越广,计划利用2023—2025三年时间,新建标准化“家门口”就业服务站100个,兜底帮扶五类就业困难人员1万人实现就业。
依托社区(村)党群服务中心,打造嵌入式就业服务专窗专柜;进驻大商圈,推动就业公共服务向商户延伸、向周边消费群体扩展;设立服务分站,将人社协理人员嵌入网络服务圈,以“总站+分站”模式,扩大服务半径;开辟“云端桥梁”,打造“家门口的好工作——即刻职达”等第三方线上平台,实现有形服务站向无形网络阵地拓展。
将就业指导、职业规划、职业体验、岗位推荐、政策支持等主题鲜明、特色突出的就业服务纳入站点服务范畴,同时提供理论学习、政策咨询、饮水充电、餐饮医疗等个性化、全方位服务,助力实现一站“职”达,助推新业态蓬勃发展。
“如今,社区有站点、小区有分站、夜市有流动服务站、网上有‘数智’服务专区,一批形式多样、功能齐全、智慧便捷的就业服务网点,构建起了‘红色矩阵’,让群众尽享多元化就业服务。”市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王一鸣说。
截至今年一季度,南通市已累计建成标准化“家门口”就业服务站83家,其中特色站15家,帮扶1.6余万名五类困难群体实现就业。遍布全市的11个省市级零工市场、230个零工驿站,让“15分钟就业服务圈”织得更密、延伸得更远、服务得更好。
与社保经办相融合
构建“就近办”服务新场景
“人通社安”融合党建服务品牌自推出以来,先后携手江苏银行南通分行、南通农商银行、中国银行南通分行等单位党组织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在全市范围内布局“就近办”服务网点438家,下沉8大类71项社保服务事项至银行网点,满足企业群众“就近可办”“多点可办”“即到即办”需求,并在省内推出“就近办”网点电子地图。
市人社局还强化县(市、区)社保经办机构辐射带动作用,建立系统对接、流程优化、岗前培训、业务管控、评价考核等协同机制,确保社保业务“就近办”网点标准统一、服务高效、运行安全。业务推广上,建立志愿服务党小组和互动直播党小组,结合“社保服务进万家”“我为群众办实事”等活动契机,设立政策咨询服务站点,深入街道社区、企业园区将“就近办”政策送达一线;利用“社保云端互动直播间”等平台,举办多场社保业务“就近办”专题直播,党员业务骨干化身主播向企业和参保职工讲解“就近办”服务优势。在规定下沉事项外,推出社保权益支撑金融信用账户开通等更多贴心、便捷的金融服务场景。截至今年一季度,全市“就近办”服务网点累计办件量已达18.2万件。
与人才集聚相融合
厚植“近悦远来”人才沃土
“人工智能时代,大学生面临哪些就业机遇”“如何应对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就业替代风险”……3月28日下午,市人社局举办今年首场就业指导活动,围绕AI时代求职、择业等热点话题进行探讨交流。这是市人社局选树的“汇聚红色动能 做强人才磁场”优秀融合党建项目开展活动的一个场景。
在全国35所高校设立南通人才工作站,校地联动开展红色教育、市情教育和社会实践,吸引青年党员等优秀人才了解南通、选择南通。组织清华博士团来通开展融信念塑造与项目研发于一体的社会实践活动,厚植“南通印象”,达成诸多合作意向。实施引才小江豚“洄游计划”,优选全国182家高校500余名学生党员,担任南通引才代言人,发挥以才引才链式效应。
市人社局人才中心与全市6大主导产业483家重点企业和33个重点项目挂钩联系,分片区建立10个工作组,深入开展“三进三送三问”政策直通车,一线对接岗位需求,在全省建立智能引才集成系统,打造“永不落幕的招聘会”,帮助解决企业人才紧缺问题800多个,为重点产业链企业引进紧缺人才1.8万人,为5个百亿级项目顺利开工提供人才支撑。
为千方百计满足企业发展需求,市人社局人才中心带领企业跨越千山万水赴外揽才,足迹遍布全国17省、34市、89所高校,开展校地对接活动近400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