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桦南讯 (通讯员 朱昌琪)春日的桦南大地生机盎然,希冀萌发。步入黑龙江省桦南林业局农盛园数字化生产车间,自动化生产线正高效运转——紫苏油历经紫外线杀菌、精准灌装、智能旋盖、全自动包装等工序,化身为瓶身锃亮的优质产品。
近年来,桦南县锚定以产聚才、以才兴产发展路径,深挖紫苏特色资源优势,政企联动创新产才共育模式,成功打造国家级服务业商贸流通专项标准化试点项目,实现“产业沃土育良才,人才活水润产业”的良性循环。
成立桦南紫苏协会,吸纳9家会员企业,建立以农盛园食品有限公司为链主的中药材产业链共同体,确定共同体委员7名,同步建立紫苏产业链科研人才库与精细化工技术人才库,帮助解决审批、用工、融资等各类问题27个,提供服务项目资源15个。农盛园食品、久仙草中草药等企业旗下4款紫苏产品成功斩获“黑土优品”品牌授权,“桦南紫苏”更以国家地理标志之姿,入选全省首批“土特产”名录。
深入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行动,通过跟班实训、跨省交流等方式,培养以孟家岗镇高玉财为代表的紫苏产业带头人210名。设立农技人员培训基金,在全县各乡镇组建紫苏产业工作站,每站配备20名专业技术人员,累计开展种植技术推广活动10场,覆盖培训320人次。同步推进“一村一经纪人”计划,锻造懂市场、善经营的农村经纪人队伍72人。在人才与技术的双重驱动下,全县紫苏种植面积稳定在10万亩以上,紫苏籽年产量突破8000吨,产值达7亿元,占全国同类产品总量的三分之一。
校地合作强支撑。深化与江南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等高校合作,共建紫苏品种对比试验基地,引进优质新品种,提升产量与品质;联合东北农业大学攻关核心技术,研制低温双螺杆压榨机,攻克紫苏油高温压损难题;依托江南大学技术转移中心桦南分中心,深耕产品研发,推出120余款紫苏产品,推动紫苏产业向园区化、标准化、智能化全面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