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信息之窗
政策法规
专题专栏
标准信息
关于我们
让“缓就业”变“好就业”
1909768049263665153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发布日期:2025-04-09

当前,青年慢就业、缓就业现象日益凸显。适度的慢与缓是年轻一代在快节奏社会中自我探索的缓冲期,但当这种慢与缓超越了合理的界限,慢就业、缓就业就可能成为逃避现实的懒就业,对此应保持高度警惕,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积极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

优化就业服务,变缓就业为稳就业。部分青年对就业市场的新趋势新变化缺乏了解,难以找到与自身兴趣和专长相匹配的岗位,因此选择了缓就业,这就需要社会多方合力共同推进就业服务精细化。要强化就业创业政策宣传的普及性、岗位推荐的精准性、手续办理的高效性及就业培训的针对性,以支持企业吸纳就业、加大岗位开发力度、拓展基层和新兴领域就业空间等方式为毕业生牵线搭桥,做到政策精准、落实精细、服务精心。要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通过引进企业师资、共建实习基地、联合开发课程等形式,搭建校企供需交流平台,实现高校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精准对接。

加强就业指导,变缓就业为易就业。针对青年在求职路上的迷茫与困惑,要提供全周期的就业指导,帮助毕业生合理规划职业生涯,提升就业竞争力。一方面,要建立符合不同年级学生需求特点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针对低年级学生,要注重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在专业学习中找准自身发展目标和方向。针对高年级学生,可以通过简历指导、面试大赛、见习实习等方式着力提升求职应聘过程中的技巧与能力。同时,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建立积极心态,从容冷静面对就业压力。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就业跟踪机制。关注缓就业学生的真实诉求,及时发现并解决就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促进其顺利就业。

转变就业观念,变缓就业为敢就业,关键在于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要积极主动迎挑战。摒弃高不成、低不就的心态,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把握好每一次工作机会,在职场中不断积累经验、提升能力、明确方向。打破一步到位、从一而终的旧观念,改变对“铁饭碗”的盲目追求,勇于尝试新兴领域和行业,学会在职业流动中发现机会、抓住机会、把握机会。要脚踏实地敢吃苦。主动投身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城乡基层,到西部、到基层、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让青春在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作者单位: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