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球经济格局加速重构,科技创新浪潮奔涌,民营企业能否在风高浪急中破局突围,关键看人才这一“第一资源”是否澎湃如潮。要推动各类人才向民营企业集聚,在民营企业中“各得其所、各展其长”,为民营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广开进贤之路,破解民营企业“引才难”。民营企业普遍面临高层次人才引进难、引进成本高等问题,要帮助其采取更加灵活的柔性引才措施,推行“候鸟专家”“周末工程师”等引才方式,建设“人才飞地”等引才平台,以“共享思维”突破地域、身份、体制的藩篱,有效打破民营企业人才流动壁垒。要建立组织部门牵头联系重点企业、领办重点工作、挂钩重点项目工作机制,及时推出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大礼包”,在引才方面给予关爱扶持,让民营企业家尝到实实在在的“甜头”。要为民营企业当好人才“星探”,不问出身、不拘一格,搭建“谁能干就让谁上”的赛马场,设立“创新项目孵化营”,精准识别出真正具有创造性的优秀人才和项目,为其与民营企业牵线搭桥、精准对接。鼓励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为民营企业提供专业化、精准化的引才服务,形成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多元化引才格局。
搭建育才平台,让民营企业人才枝繁叶茂。民营企业需要的不是纸上谈兵的“理论家”,而是能破解技术难题、提供创新灵感的“实战派”。要让人才培养的标尺对准产业升级的靶心,建立“供需对接”的良性互动,推动校企合作打造集训基地、大师工作室,为民营企业发展持续输送高素质技能人才。鼓励民营企业建立健全内部培训体系,加大对人才培养的投入,为员工提供更多学习机会和更大发展空间,提高人才技术技能水平。要搭建人才交流平台,牵头不同企业合办案例分享、高峰论坛等形式多样的交流活动,促进不同领域、不同背景的民营企业人才相互切磋、共同进步。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对在民营企业发展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人才给予表彰和奖励,激发其创新创造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