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鄂伦春旗讯 (通讯员 周雨竹)新春过后,内蒙古鄂伦春旗现代农业产业园内复工当日接到百万元紫苏油生产订单,“这份价值百万元的订单,坚定了我们面向市场扩容发展的信心。”内蒙古京伦紫苏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范玲玲说。近年来,鄂伦春旗依托京蒙协作,大力发展紫苏产业,形成产才融合的良性机制,着力打造全国最大的紫苏种产销基地、中国紫苏之乡。
聚力推进产才双向奔赴。政策引领发展。旗委、旗政府将紫苏作为全旗“一主三特”发展布局中的特色产业之一,提出打造全国紫苏种植基地和产品创新基地新路径,加大紫苏产业奖补措施,激励企业、村集体、合作社和农户积极参与紫苏种植和加工。人才精准匹配。充分发挥党管人才优势作用,将中组部干部人才“组团式”帮扶与京蒙协作项目紧密结合,柔性引进内蒙古自治区中医医院专家学者8名,深入研发紫苏深加工产品,不断改良优化品种,提高紫苏的产量和品质。
培养本土人才。依托国家科技特派团中药材产业组帮扶力量,邀请中国农业大学、内蒙古农科院等专家学者到本地开展技术指导,编撰《鄂伦春自治旗国家科技特派团技术指导手册》,“一对一”“一对多”结对帮带教学,解答紫苏种植户在生产、种植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推动本土人才专业能力稳步提升,培养本地紫苏产业发展带头人、技术骨干100余人。2024年以来鄂伦春旗及周边地区已发展紫苏订单种植4.5万亩,带动105户村民种植紫苏,累计增收42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