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讯 (通讯员 中车讯)中国中车集团有限公司是轨道交通装备企业,也是我国轨道交通装备行业一家产业化集团,研制的以“复兴号”动车组为代表的系列化轨道交通装备产品,已成为“新时代一张亮丽的国家名片”。近年来,中国中车始终将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人才强企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全方位开展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
目前,中国中车技能人员队伍规模8万多人,高技能人才占比60%以上。其中,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10名、全国技术能手136名、全国劳动模范28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78名、中车首席技能专家104名、中车资深技能专家328名。
畅通技能人才职业通道。系统构建“8+5+双师”发展通道,拓宽技能人才职业发展路径。“8”即推进落实学徒工、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特级技师、首席技师“新八级”职业技能等级制度;“5”即中国中车核心技能人才激励体系中设立的子公司级技能专家、集团技能专家、集团资深技能专家、集团首席技能专家、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5个层级;“双师”即拥有一定理论基础和创新能力,能够集技师和工程师能力于一身的高水平创新型技能人才。中国中车在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聘中,单独设立技能评审序列,设立技艺传承、职业标准或教材开发、先进操作方法、专利发明和岗位业绩贡献等量化评审条件,顺利打通技能人才与技术人才发展通道。
完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建立以工作业绩考核为核心,以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为基础,以高技能人才评价为重点,注重职业能力和职业态度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建立全集团104个工种的评价标准和理论培训教材,创新开发《职业技能认定技能操作考核框架》,形成具有轨道交通装备制造行业特色的技能人才实作评价规范。
搭建技能人才成长平台。搭建实训赋能平台。在做好常规性岗前培训、技能提升培训的基础上,精选全国优质资源,着力加强核心技能人才、技能领军人才等专项培训。聚焦精益化、数字化、智能化业务发展需要,举办数字化技能人才专题培训、智能制造境外培训、精益管理境外培训。聚焦前沿技术技能需求,提升生产复杂问题解决能力,举办“生产与课堂零距离链接”的高技能人才研修班。聚焦技能领军人才综合素质提升,举办技能大师工作室管理培训、创新方法与论文撰写技巧培训、先进操作法总结提炼培训等。全集团每年组织技能人才培训班4000余期,培训超过10万人次。搭建大师育人平台。建立健全技能大师工作室管理制度,着力加强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每两年评选1次集团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充分发挥技能领军人才在攻坚克难、技艺传承、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关键作用。目前,全集团共建305个技能大师工作室,其中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40个、全国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11个、省部级技能大师工作室68个。搭建比学展演平台。制定实施关于广泛开展练兵比武活动的指导意见,建立以世界级、国家级技能大赛为引领,以集团级技能大赛为龙头,以子公司技能大赛、专项竞赛为主体,以基层单位岗位练兵比武为基础的职业技能竞赛体系。搭建创新攻关平台。健全创新成果征集、评审、奖励等举措,完善以创新攻关为导向的岗位实践机制。每两年开展1次先进操作法评选,对入选的先进操作法进行深入推广。拓宽技能人才参与企业技术创新、工艺攻关等项目申报渠道,在科技创新、管理创新等专业奖项评选中设置技能人才序列,目前,已组织技能人才连续4届参与集团科学技术奖评审,技能人才累计获得二等奖13项、三等奖38项。搭建校企联培平台。深化产业链、创新链与人才链、教育链有机衔接,努力打造央企产教融合典范。2023年7月,教育部首选中车作为国家首个重大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国家轨道交通装备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首批成员单位覆盖全国20多个省份,包括中国中车及其49家所属制造类子企业、9所普通高校、34所职业院校,以及5个产业集聚地区教育行政部门。
加大技能人才激励力度。提升薪酬待遇。建立健全基于岗位价值、能力素质、业绩贡献的工资分配机制,突出强化对核心技能人才的薪酬激励保障。按照制度规定,集团首席技能专家的年度薪酬可达到所在企业总经理助理级水平,资深技能专家可达到所在企业中层管理人员水平。加大荣誉激励。积极推荐技能人才参加国家级、省部级有关荣誉评选,定期组织开展技术能手标兵、技术能手、青年岗位能手、高铁工匠、劳动模范等荣誉评选表彰工作。注重在优秀技能人才中推选党代表、人大代表以及兼任社团职务,提升技能人才的自豪感和荣誉感。强化人文关怀。完善技能人才相关福利制度,加强体检、疗养、住房等保障,提升社保、住房公积金等缴纳比例。坚持“冬送温暖、夏送清凉、秋送助学、节送慰问、难送帮扶、病送关怀”,准确把握和推动解决职工所需所急所盼,持续提升技能人才幸福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