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协同推进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2023年至2024年“四城”新增人才4.1万人,拥有市场主体达19930家
●推动院校与华为、中软国际等企业共建订单班、实习实践基地,新增校企合作实习实践基地287个、产教融合示范基地7个,培训人数达12.4万人次
●鼓励引导高校、科研院所科研人员到贵阳、贵安新区兼职创新创业,670名科研人员与企业达成合作,推动转化科技成果164项
●深入实施高校毕业生留筑行动,在花溪大学城、清镇职教城举办线上线下招引活动185场,“两城”高校毕业生留筑9.46万人
本报贵阳讯 (通讯员 谢光林 杨冲)“如果企业自己面向社会招聘,周期会比较长,难以在短时间内招到可用之才。”贵州嘉慧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彭涛说,在向大数据科创城企业人才服务中心提交招聘简章后不到3天,公司就收到了40多份求职简历。目前,已陆续有来自贵州财经职业学院、贵州食品工程职业学院等院校的优秀人才入职公司。
为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近年来,贵阳聚焦“谁来联、联什么、怎么联、联得怎么样”,发挥贵州科学城、贵阳大数据科创城、花溪大学城、清镇职教城在科研能力、数字产业、人才培养等方面优势,积极推动高校、科研机构和用人单位人才联动,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助推高质量发展。
建立上下联动、部门协同、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市委人才办负责牵头抓总,科技、人社、教育、住建等行业部门具体负责科技成果转化、人才招引和技能人才评价、学科优化调整、人才房筹集等专项工作。由贵安新区统筹贵阳大数据科创城、花溪大学城、清镇职教城,高新区统筹贵州科学城人才联动工作,白云区、花溪区、清镇市落实地方服务责任,为“四城”人才联动提供良好发展环境和优质服务保障。配强“四城”管理力量,积极争取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等省级部门帮助支持,建立省市联动工作机制,推动联动工作更顺畅。
着眼人才双向流动,推动“四城”高校、科研机构完善科研人员创新创业管理制度,鼓励引导科研人员通过“科技副职”、科技专员等方式到企业创新创业,支持高校、科研机构设置“流动岗”,引导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技术技能人才以创业导师、客座讲师等名义到高校、科研机构兼职。聚焦产业人才互动,紧扣地方产业发展需求不断优化调整高校学科专业,支持大学城高校与贵州科学院联合共建特色优势学科研究生培养基地,支持职教城院校申报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技能根基工程培训基地等,大力开展技能人才培养与评价。围绕就业创业联动,加强政校企合作,将贵州科学城、贵阳大数据科创城的岗位需求,精准匹配推送至大学城、职教城对口专业毕业生。提供创业支持和服务,打造“青数聚”科创孵化基地,支持大学城、职教城毕业生到贵州科学城、贵阳大数据科创城创新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
聚焦人才“引、育、用、留”各环节,推动联动取得实效。在引才方面,坚持协同推进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推动人才和市场主体不断集聚,2023年至2024年“四城”新增人才4.1万人,拥有市场主体达19930家。在育才方面,围绕重点产业发展需要推动在筑高校新增、调整理工类专业20个;坚持产学研用一体推进,推动院校与华为、中软国际等企业共建订单班、实习实践基地,新增校企合作实习实践基地287个、产教融合示范基地7个,培训人数达12.4万人次;打造一批以产学研结合为重点的孵化载体,在贵州科学城认定创业孵化基地2个,共集聚各类孵化载体7个、创业团队46支、在孵或毕业企业234家。在用才方面,鼓励引导高校、科研院所科研人员到贵阳、贵安新区兼职创新创业,670名科研人员与企业达成合作;加强“四城”高校与地方协同联动,推动转化科技成果164项。在留才方面,深入实施高校毕业生留筑行动,在花溪大学城、清镇职教城举办线上线下招引活动185场,“两城”高校毕业生留筑9.46万人,在“四城”周边筹集人才住房4023套,为各类人才在筑就业创业提供安居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