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成都讯 (通讯员 川仁轩)“十四五”以来,四川省委、省政府坚持把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摆在治蜀兴川的重要位置,结合实施就业优先、人才强省、乡村振兴战略,高位推动实施人力资源提升工程。全省人社系统紧扣创新、协同、规范三大发展目标,加力推动产业提速增量、服务提质增效,2023年末产业规模突破2200亿元,从业人员超107万人。
坚持创新发展增动力。创新政策体系。在省“十四五”规划纲要和“五大片区”、服务业发展、就业促进等省级重点专项规划中,明确了一系列重点项目和工作任务,先后出台产业培育方案、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和产业支持政策“15条”、助推四川新质生产力“8条”等政策措施,持续加大规划引领和政策供给力度。创新支撑体系。建成1个国家级、14个省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打造1个国家级、2个省级专业性人才市场,核心载体面积超40万平方米,集聚企业超700户,年营收总额近400亿元;统筹实施龙头企业培育、“专精特新”遴选等“五大行动”,现有市场主体1.6万余家,年营收破亿元的超200户,省级“专精特新”9户,主板上市3户;创建产业全口径统计制度,打破行业壁垒,重构集人力资源开发培训、流动配置、服务外包等于一体的全产业链。作为省级重点培训项目,举办“加快培育人力资源发展新动能”专题研讨班,调训各市(州)政府分管领导和人社部门主要负责人,单列实施高级、正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评审,选树行业领军人才。
坚持协同发展提效能。深化区域协同。对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四川“五区共兴”发展战略,全域推进成(都)德(阳)眉(山)资(阳)、川南、川东北、攀西大小凉山、川西涉藏地区“五大片区”人力资源协同发展,去年年末成都产业规模突破1200亿元,另有12个市(州)超40亿元,数量较2020年翻了两番。高标准建设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出口基地,全方位加强川渝、川陕甘、川滇黔及东西部地区、西藏和四省涉藏州县等人力资源交流合作,在川渝毗邻地区共建遂(宁)潼(南)、万(州)达(州)开(州)、川渝高竹新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深化产业协同。统筹实施人力资源服务协同重点特色产业、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专项政策,常态化举办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人力资源对接交流活动,创新编制重点特色产业人才需求目录和人力资源市场供需清单,在各有关经开区、高新区和产业园区等布局人力资源服务集聚区、共享站超100个。深化就业协同。持续实施人力资源服务促就业专项行动,强化政策引导和支持,常态化开展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进社区、进园区、进学校”系列活动,组织知名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与省内乡村振兴重点县、欠发达县域等开展结对帮扶,持续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服务保障工作,每年促进就业流动超3000万人次、猎头引才超10万人次。
坚持规范发展固根基。健全高标准市场体系。统筹推进全省各级劳动力市场、人才市场和零工市场建设,在全省21个市(州)、183个县(市、区)打造功能齐全、便捷高效的各类人力资源市场载体2657个。实施营商环境提升行动。在全省人社系统上下分级分类建立人力资源服务重点企业联系服务机制,细化制定行政许可及备案管理实施办法,最大限度降低优化市场准入门槛和程序,创新推动人力资源服务领域的知识产权创造、转移、转化、应用和保护等工作。严格人力资源市场监管。认真落实《人力资源市场暂行条例》等,健全信用体系,建立正向激励和优胜劣汰机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健全监管体系,加强人力资源市场法治化、诚信化、规范化建设,有序推进地方立法工作,健全跨部门联合执法监督和信息互通共享机制,开展清理整顿市场秩序专项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