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济南讯 (通讯员 鲁仁轩)近年来,山东人社系统聚焦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和促进人力资源开发利用两方面,改革供给侧、服务需求方、做大产业链,全力打造高效、协同、可持续的人力资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生态。
坚持政府推动,强化发展政策供给。制定出台《山东省“十四五”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规划》《关于加快推进新时代人力资源服务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加快推进山东人力资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等中长期规划,统筹推进全省行业高质量发展。出台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扶持资金项目管理细则,省财政连续10年安排专项资金扶持行业高质量发展。联合统计部门建立行业运行月监测机制,数据分析行业趋势,培育中小企业升规纳统。会同发改、工信、商务等部门,重点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服务业重点项目入库、服贸基地建设等,加速推动行业规模再扩大。结合全省行业发展实际,启动实施企业培育“领航”行动、人才培养“繁星”行动、产业平台“聚变”行动、市场服务“赋能”行动、开放协作“远航”行动、市场监管“护航”行动等六大行动计划。
坚持服务大局,健全发展体制机制。始终坚持以促就业为服务之要,组织实施人力资源服务促就业“引航助跑”、引人才“聚才兴业”系列活动,今年以“百企联百校·职引向未来”为主题,开展优质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进校园活动,累计发布招聘岗位60余万个,帮助13万名毕业生达成就业意向。在黄河流域人力资源服务协同发展框架协议下,每年组织开展沿黄城市人力资源服务协作项目30余项,建立沿黄9省区劳务协作联盟,举办黄河流域人力资源服务创新大赛,积极探索“流域+省际”人力资源合作新模式。围绕省会、胶东、鲁南“三大经济圈”发展规划,分别举办人力资源供需对接大会,紧盯产业所需,开展供需趋势分析。成功举办全省首届人力资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围绕“十强”产业开展供需对接,推介服务产品应用场景,达成合作意向226项。
坚持统筹兼顾,构建发展雁阵格局。制定实施省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管理办法、园区评估工作规程等,依托济南、青岛、烟台3个GDP过万亿元城市资源优势,加快提升3个国家级产业园发展质效,建设人力资源服务联络站,有效带动24家省级产业园特色化、区域化、错位化发展。实施“品汇山东”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培育计划,成功举办3届人力资源服务创新大赛和职业技能竞赛,全省累计培育行业领军机构39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7家、高新技术企业106家、服务业高端品牌企业260家,规上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增速高于全省规上服务业企业平均水平。举办人力资源数字发展大会,指导全省首个数字化人力资源服务品牌在上海数据交易所挂牌上市,开发建设“专精特新”机构梯度培育系统,试点开展“专精特新”机构培育认定工作,评选“数聚赋能”人力资源数字化服务案例,加快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
坚持对外协作,提升开放发展活力。拓宽对外交流合作路径,开展山东人力资源服务“名企万里行”,赴浙江、香港、澳门和日本交流学习,对接资源,招商引资。依托商务部、省政府举办的“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成功举办两届人力资源高质量发展对话会。拓宽出口贸易服务深度,举办首届人力资源服务国际贸易交流合作大会,出台《支持人力资源服务出口基地建设十条措施》,创新7项国际贸易交付模式,建立70项国际人力资源服务清单。拓宽区域协作广度,深入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推动鲁苏毗邻地区合作,举办京津冀鲁人力资源协作大会,通过两届山东人力资源服务创新大赛,吸引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黄河流域等地区410余个项目来鲁参赛,推动区域协作走深走实。
坚持监管并重,营造健康发展生态。提高监管效能,与行政审批部门签署备忘录,健全审管衔接机制,实现省、市、县三级许可事项全省统一,与平行职能部门建立重点领域联防机制,与厅内业务处室搭建专项行动联查平台,联动做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选树诚信典型,将诚信建设纳入行业发展全域管理,作为行业机构参评荣誉奖项、参加交流活动、推荐供需对接的重要参考,目前,全省有131家机构分获全省人力资源诚信服务机构。推动行业自治,加强政府与社会组织合作,推动成立山东省人力资源发展促进会,支持各市行业社会组织建设,有效发挥社会力量沟通、协调、自律和促进健康发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