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银川讯 (通讯员 宁组轩)近年来,宁夏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积极搭建部区合作、招才引智、成果转化平台,大力实施人才培养、引进、活力、暖心“四大工程”,人才集聚效应不断增强,越来越多“千里马”在宁夏大地竞相奔腾。
深化人才管理机制改革。着眼建立放管结合的人才管理机制,在高等院校、医院实行人员招聘程序、岗位设置、职称评审等一体化管理政策。将部分系列高级职称评审权下放到本科院校、科研院所、三甲医院、大型骨干企业和地级市,中级职称评审权限下放到县(区)。自治区向用人主体充分授权后,宁夏大学、宁夏师范学院等高校先后引进5名领军型人才担任学术副校长;宁夏农林科学院开展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改革试点工作,全年赋权转化新品种、新技术76项。
深化人才评价机制改革。建立全面精准的人才评价机制,注重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评价人才。出台支持民营企业职称评审十条倾斜措施,从畅通职称申报渠道、拓宽职称评审路径等方面完善措施,进一步激发和释放民营企业专业技术人才活力。积极推进职称评审“放管服”改革,全区355名高层次人才和突出贡献人才直接评定为高级职称,3973名基层一线专业技术人员取得定向职称。
深化人才使用机制改革。建立减负增效的人才使用机制,集中整治科研人才反映强烈的会议多、材料多、程序多等问题。建立人才使用机制,推动宁夏大学、宁夏医科大学、宁夏农林科学院等人才基础和科研条件较好的单位设立青年人才职业早期培养专项,为新入职人才配备科研经费、科研项目、结对导师等,对创新能力强的人才及时组建科研团队。鼓励高校、科研院所、职业院校及各级农技推广等涉农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到涉农企业、社会组织开展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