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成都讯 (通讯员 成仁轩)近年来,四川成都大力推进智慧人社体系建设,通过综合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建成人社智慧治理体系,全市人社系统的经办服务能力、智能监管能力、风险防控能力、决策分析能力、全域联动能力有了进一步提升。
聚焦就业、社保、人才、人事、劳动关系、公共服务6大业务板块,成都市推进全国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助推人社领域数字化转型。
深化顶层设计,建立智慧人社架构体系。打造“12344”(建设一中心、两引擎、三应用、四融、四智的人社现代化治理新模式)智慧人社现代治理新模式,以成都人社智慧治理中心为枢纽,创新应用数据和智能“两大引擎”,打造业务、综合、大数据“三类主题”,推进数据、业务、智力、生态“四维融合”,实现智惠群众、智能治理、智联业务、智控风险的“四智”智慧场景应用。
聚焦数据融合,夯实智慧人社数据底座。通过集中系统数据回流,实现了横向纵向、内部外部数据资源的“应汇尽汇”,打通了26个部、省、市各业务领域和市级部门的“数据河”,内外贯通成“数据湖”,全量汇聚形成超600亿条数据的“数据海”,夯实了智慧人社数据基础。基于汇数成果,制定发布基础数据规范、分类编码、资源目录、数据应用服务技术四项数据治理地方标准,创新治数规则和23个原创算法模型,形成智慧人社治理标尺。
深化数字赋能转型,拓展智慧人社应用场景。打造就业创业、社保等9个业务主题,实现对人社工作领域的全景展现、全局监控;打造人口结构、惠民惠农等16个综合主题,形成城市高质量发展的人社感知;打造数字风控、人社画像等9个大数据主题,形成探索未来人社治理发展的“智慧大脑”。编制6大类200余项人社运行数字体征指标,作为洞察人社运行的“体检参数”,建立体征指标预警事件处置机制,形成风险感知发现、智能调度、反应处置、终端反馈的工作闭环。
推动成果应用赋能,提升智慧人社治理能力。赋能服务,通过人社画像、人社图谱、电子档案袋等大数据应用,支撑对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及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人群服务、重点企业用工服务、就业供需智配等主动服务、精准服务。赋能管理,基于AI机器学习开展业务全景分析、服务实时监控、基金安全管控等应用,支撑业务和基金精准治理。赋能决策,基于态势感知、趋势预测开展就业失业监测、社保基金收支预测、产业人才分析等应用赋能决策分析,支撑人社事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