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县:全方位激活乡村振兴人才“引擎”


徽县坚持把人力资源开发放在首要位置,持续在“引、育、管、用”上下功夫,不断创新人才振兴抓手,激发人才队伍活力,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

出政策,厚植人才“沃土”。制定《关于鼓励引导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的实施方案》,分批选聘39名行政村专职化党组织书记,45名涉农人才挂职担任科技副乡(镇)长,90名党政人才担任贫困村党支部第一书记,88名科技特派员到贫困村蹲点帮扶,16名专业技术人员和33名高校毕业生到贫困村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印发《徽县关于精准扶贫干部人才支撑计划的实施方案》,通过择优发展党员、优先提拔晋升、开展评聘职称、入编转岗等措施,加强乡村人才人文关怀,大力宣传优秀乡村人才典型事迹,形成优秀人才在基层一线担当作为的社会氛围。

抓创新,壮大“归雁”队伍。鼓励涉农企业、合作社通过兼职挂职、技术培训等方式引进技术专家,指导帮助制定发展规划,引领农业技术更新。依托畜禽、中蜂、矿业专家工作站建立10个“产学研”乡村人才引进创新平台,精准引进农业产业方面高层次人才31名。公开招聘乡镇事业干部、“三支一扶”项目生、基层特岗教师、农村定向医学生等101人,优先保障基层一线行业领域人才。通过回引项目、政策支持、配套服务等政策红利,吸引120名在外人士返乡创业,返乡青年领办的“同城配送”等电商平台带动60余户合作社、农产品加工企业销售近1600余万元农产品,增加20余名社会就业岗位,为推动农民增收致富和乡村经济社发展注入活力动力。

强培育,夯实人才“根基”。制定乡村人才队伍建设规划,依托产业发展链条培育本土乡村人才,组建苗木、养殖、蔬菜等各类农民专合组织、龙头企业1100多个,吸纳发展会员1.4万人,紧抓东西扶贫机遇,创建扶贫车间53个,带动贫困户841人。通过“云上智农”APP和“12316”三农服务热线,开展农村实用人才远程培训和电话服务,在线学习1300余人次。吸引复旦大学、兰州大学、中国农科院兰州研究所建立实习基地,建成农村实用人才实训基地6个,培育本土农村实用人才6300余人次。通过对“鑫亮菌业”项目扶持、资金支持,新建食用菌基地8处,承接各类培训班9期,培训农民600余人次,示范带动全县共发展以香菇为主的各类食用菌670万袋,产值达5500万元。

重管理,激活人才“引擎”。建立由县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农业农村部门主导、各部门积极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的乡村人才管理制度。建立县乡村三级乡村人才管理网络,对群众认可、作用发挥明显的纳入信息库统一管理,目前,建成289人的乡镇党政人才、255人的农业科技人员、54人的乡村经营管理人才、24人的农村社会工作人才和11342人的农村实用人才信息库,从人才创业立项、职称评定、评先选优等方面予以倾斜,激发各类优秀人才服务乡村、发挥干事创业“内生”动力。农业养殖团队以畜禽、中蜂养殖专家工作站和产学研基地为平台,带动全县禽类出栏92.21万只,中蜂养殖4.4万群,帮助建成兴疆牧歌10万头生猪养殖项目,辐射带动生猪出栏12.65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