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南昌新建区 人才喜“回流” 乡村活力涌


“家门口有工厂真好,我既能在家照顾小孩,又能到厂里赚点钱。一个月两千多元,正好可以补贴点家用。”江西南昌市新建区石岗镇村民毛存说。给毛存带来这一工作机遇的,正是“回流”人才程国方。为了带动家乡村民致富,程国方2019年回乡,创办江西三食串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提供80多个就业岗位,让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程国方介绍:“工厂上班以计件为主,上班时间不受限制,村民接送完孩子可以继续来上班。”

“要振兴乡村,就必须吸引在外优秀人才返乡创业,实现优秀人才与产业发展深度对接。”新建区委常委、组织部长章建云说,只有振兴乡村产业,才能激发村民的内生动力,实现共同富裕。新建区紧扣产业发展主线,聚焦人才“回流”工作,制定下发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的实施意见,明确在市场准入、金融服务、财政支持等方面的系列配套政策,增强在外人才对家乡的认同感、归属感,激发他们回报桑梓的热情,使其既为建设家乡贡献才智,又获得更好实现人生价值的机会。

随着新建区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以及人才工作环境的持续优化,回乡创业已成为该区在外人才的一种时尚。越来越多的外出人才带着技术、经验、资金返乡发展特色种植、养殖和加工产业,形成了人才回乡、信息回归、资金回流的良好局面,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活力。

得益于乡村振兴战略,不少年轻人才返乡“回流”,到村子里进行创业,沉寂的小山村就有了生气。在新建区樵舍镇常丰村百合基地,由于村里有了几名创业的年轻人,基地负责人熊全军倍感振奋。这几年因为有国家政策的扶持,熊全军的百合基地面积越来越大,基地生产的百合米粉、百合面条、百合干也打开了市场销路。一个人既忙种植又忙销售,这让他有点忙不过来。正当这时,村里两位从外地返乡的年轻人才来到基地,向熊全军毛遂自荐。熊全军经过一番考察后,决定录用这两位年轻人。“不管他们有没有种植、加工百合的经验,单凭这份勇气我都要给他们机会,年轻人愿意回到农村本身就是一种进步,乡村振兴需要年轻人。”熊全军高兴地说。

丁建新是多个知名皮鞋品牌的江西市场营销负责人、总代理,在建筑行业还建立了自己的事业版图。前些年,他通过参加流湖镇召开的在外人士“迎春茶话会”和“返乡人才座谈会”,了解到家乡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方面存在的困难,以及大力实施“能人返乡、共建小康”计划后,他决定回到家乡创业,成长为一名乡土人才。

如何创立农村特色产业经济?能不能以农村特色产业经济带领家乡人民共同致富?丁建新主动向镇、村干部汇报自己的想法,并驱车上万公里,走遍国内食用菌种植大省,了解全国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情况,邀请上海、广州等地专家来村里考察论证,最终确定创办食用菌产业基地。基地采取“公司+农户”的形式,并邀请技术人才为村民提供专业的技术支持、上门指导、回收产品等服务,让150多名村民有了稳定收入。

目前,该区共有230余名在外人才带着新思想新理念和资金、技术,在农村创办公司、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实施优质稻米、蔬菜、水果、中药材、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油茶等产业发展工程。人才返乡激活乡村振兴春水的故事,正在新建区各个乡镇一幕幕上演,“回流”人才成为带领村民增收致富奔小康的新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