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校经济火热 带动灵活就业新潮流


当前,一些年轻人创办的夜校因课程紧贴市场需求、时间适宜、性价比高、涵盖面广,深受职场青年的喜爱,也为年轻人打开了灵活就业的新空间。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分类完善灵活就业服务保障措施。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民生主题记者会上,人社部部长王晓萍在回答有关就业形势的提问时表示,将完善灵活就业服务保障措施,支持劳动者多渠道灵活就业。夜校的大市场,如何让灵活就业场景“扩列”?有关部门应从哪些方面发力,让夜校经济助力高质量灵活就业?对此,记者进行了采访。

近年来,夜校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发展迅猛。在小红书、新浪微博等社交平台上,夜校的相关推介和评价也五花八门。去年秋天,上海某夜校甚至出现了超65万人同时在线抢近1万个课程名额的“盛况”。

记者调查发现,不同于传统意义上以提升学历为目的、由政府机构开办的夜校,近年来火爆的夜校以满足人们的兴趣爱好为目标,开办主体多为个人或民营机构。“上夜校学点东西”成为许多年轻人的心头好,通过夜校经济创业增收也成为灵活就业新潮流。应对夜校火爆发展之势,有人迅速抓住风口,办起了夜校班,走上创业之路;有人顺势而为,专门去夜校任教授课,实现就业增收……

是“精神家园” 

更是灵活就业新潮流

4月2日晚上7点,北京市朝阳区双井优士阁大厦的一间工作室内很是热闹。24岁的陶艺师王安邦站在投影荧幕旁,讲述陶艺基础知识和成型技法,8名学生边听课边提问……

“这是我们4月夜校班‘基础手捏班’的第一堂课,既有理论讲述,也有陶艺操作初体验。”双井陶艺夜校创办人柴鑫杰告诉记者,自去年12月开业以来,他的课堂已经迎来近150名学员。

“我在小红书上看到介绍后报了名,6次课580元,每次2小时,包含材料及六件作品烧制,感觉挺划算。”学员那娜就职于一家国企。由于对陶艺感兴趣且下班后时间充裕,她选择跟同龄人一起“玩泥巴”放松身心,作品也带给她治愈感和成就感。

除了夜校班,这间陶艺自习室还有驻场学员。31岁的王彤学完初级课程后,选择了驻场创作。“去年我经历了离职,想先给自己放个假,学门有意思的手艺。”王彤告诉记者,由于作品深受朋友们喜爱,她希望通过多练习,做出更精巧的陶艺品进行售卖。

在北京一家名为“堂堂夜校”的简介中,舞蹈、架子鼓、声乐、绘画、塑形、网球、化妆、咖啡制作等课程应有尽有。据介绍,目前该平台在北京各区都开了夜校班,课程主要安排在晚上7点到9点,一次课普遍在60-100元之间,凑齐8人即可开班。

夜校不是新事物。早在上个世纪就有工人夜校,让职工在工作之余提高技能。如今的青年夜校,则多由个人开办,不仅提供培训课程,还具有满满的情绪价值和社交功能,让年轻人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找到心灵寄托。

“夜校的兴起,是在当前经济环境下,青年群体希望用低成本的消费或输入方式愉悦自己、增长技能的一种体现。”中国劳动保障科学研究院就业创业研究室副研究员曹佳指出,这种方式契合了当下的经济形势和青年人的生存状态。

与此同时,夜校的火爆,也为很多人提供了灵活就业的机会。

“我在陶艺这一行干了5年,也有从教经验。看到年轻人有学习技艺的需求,就想创业试试。”柴鑫杰说,夜校创业投入成本低、形式灵活、风险小,这让他没有后顾之忧。4个多月来,他不仅顺利回本,还找到了一名合伙人、聘请了一名专职陶艺师,创业团队稳步扩大。

“我以前在成都工作,年后在小红书看到柴老师这边招人,聊得挺好就过来了。”双井陶艺夜校的马老师告诉记者,这份工作兼具灵活性与发展可能性,对她来说很有吸引力。

记者调查发现,不同于以往那种先租场地再营业的培训班,大多数夜校采用的是先招生,招满学员再进行场地租赁、开班授课的模式,盈利的确定性得到一定的保证。

曾经,灵活就业一度被认为仅仅是“打零工”,而随着数字化经济、新业态的发展,灵活就业的内涵和外延不断被改写,工作方式也更加多元化。暨南大学经济与社会研究院联合智联招聘发布的《2023中国新型灵活就业报告》显示,新型灵活就业,如在知识服务、自媒体、平台微商等领域实现就业,在近年来呈现旺盛的发展趋势,招聘规模和求职规模同时增长,已成为劳动力市场重要的组成部分。开办夜校作为一种新的灵活就业方式,凭借其相对自由的工作时间和地点逐步被更多人接纳。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教授苏丽锋表示,夜校班基本在常规工作时间外开课,可以为那些需要在非常规工作时间工作的年轻人提供就业创业机会,有助于更加充分地利用社会劳动资源。同时,上夜校为就业人员提供了提升职业技能的机会,有利于其适应不断变化的劳动力市场,增强就业竞争力,从而有更多就业选择和获得更多收入的潜力。

针对年轻人积极开班授课的现象,曹佳认为,这是适应就业形式多样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为劳动者提供了更多的灵活就业选择,也创造了新职业,如“夜校主理人”等。“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创新高。高供给态势下,夜校经济的兴起,有助于解决以高校毕业生为主的青年群体的就业难题,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曹佳说。

“在夜校中,个人有机会构建和扩展其社会网络,获取更多就业信息,在当前就业压力较大的背景下,夜校的灵活性有助于劳动者根据市场需求和个人时间调适工作参与方式,提高工作匹配度。”苏丽锋补充。

推动行业规范发展

保障从业者相关权益

尽管经历了一段时间的火爆发展,但一些夜校创办人和专家对夜校的未来表示一定的担忧。

“课程同质化比较严重,有的不能如约开班,有的中介对课程虚假宣传严重,导致有需求的人难以辨别,甚至丧失上夜校的兴趣。”柴鑫杰说,由于学员数量有限、收费较低,长期来看要想办法吸引更多学员和流量才有更大盈利空间。

曹佳指出,由个人创办的夜校尚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时期,在服务模式、可持续发展、行业规范等方面还面临一些难题。例如,消费者的需求和热情持续,目前公共服务机构的服务呈现供不应求状态,民营的服务模式跃跃欲试,需要市场各方积极探索。同时,还需要有关部门制定相应的管理规范、服务流程、行业规范等,以约束恶性竞争等行业乱象,保障从业人员和消费者的权益。

“夜校开班时间具有特殊性,人员组织也更加灵活,这也给就业带来了一定问题和风险。”苏丽锋表示,作为短期合同工或非全日制合同工,在夜校就业的员工可能无法获得完整的福利保障和法律保护。另外,夜校的组织结构往往较为扁平化,高层次职位很少,没有充足的资源提供培训,就业者职业发展机会较少。加上夜校工作时间较为特殊,工作人员可能面临更高的安全风险。

无论是创办夜校还是在夜校执教,这些人大部分是灵活就业者、兼职人员等,就业形式的多样化迫切需要完善就业服务体系,提升就业治理能力。

《2023中国新型灵活就业报告》显示,相比传统就业职位,新型灵活就业职位的薪资更高,雇主最常提供的工资水平为1万元至1.5万元,占比30.3%。但同时,新型灵活就业职位的福利水平却低于传统就业职位。不久前,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进行的一项有2002人参与的调查显示,针对保障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及灵活就业人员权益,59.3%的受访者希望逐步取消参保限制,在缴费水平和断保处理上更灵活。54.7%的受访者期待打造灵活用工官方平台,“一键”获取服务。49.2%的受访者期待为灵活就业者提供技能培训。这也体现出灵活就业人员在获取规范可持续的就业公共服务、完善权益保障等方面存在需求。如何规范引导新型灵活就业朝着长期、稳定、规范化方向发展,将是数字经济时代的一个重要命题。

曹佳表示,要秉持包容审慎的态度从舆论上进行引导。夜校经济有助于扩大灵活就业机会,拓宽就业渠道,未来发展空间较大。有关部门要主动加强与夜校创办机构单位对接,聚焦包括夜校就业群体在内的灵活就业人员在公共服务方面最突出的诉求,推动灵活就业人员享受均等化的培训、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等基本公共服务。此外,充分运用市场化机制,整合市场资源,探索建立灵活就业人员的购买服务机制。让社会机构发挥特色优势,为服务对象提供专业性强、技术要求高、服务难度大的就业服务,形成政府与市场协同配合、各有侧重的工作格局。

苏丽锋提出四点建议:第一,要在完善制度过程中,适时推出针对夜校就业群体的保险、医保和福利机制产品,形成多样化保障体系;第二,要规范工作时间,提供健康保险,增加工作场所的安全措施,创造更加正规、公平和健康的工作环境。第三,新业态、新职业不断涌现,对新技能提出更高要求,夜校创办者和机构应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为就业人员提升技能创造条件,不断增强新型职业履职能力。第四,要加强监管,及时治理市场乱象,维护良好的夜校行业发展秩序,避免出现求职陷阱,促进夜校就业人员体面劳动,让这种新业态成为高质量灵活就业的新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