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台州路桥区探索技能型社会建设新路径 让更多技能人才站上“C位”


近年来,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聚力探索“人人学技能、人人有技能、共富用技能”的实践路径,推进技能型社会建设,让技能人才站上“C位”,助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技薪挂钩,畅通人才成长渠道

吴青松是浙江富杰德汽车系统有限公司机加车间主任,入职企业10多年,她从数控操作工做起,工资涨了5000多元,“技工技能等级与薪酬挂钩,成就感增强了,这就是技能在身的安全感。”

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桥区,技能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宝贵资源,也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

技术提升如何转变为实际增收?路桥区从技能提升体系、技能评价体系、薪酬激励制度、企业工匠文化等四方面着手,为企业建立与专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职业发展通道并行且可以互相转换的技术工人职业发展通道提供指引,破解技术工人职业成长难题。目前,当地457家规上企业实现技薪挂钩全覆盖。真金白银的激励,让职工有了明确的目标,许多像吴青松一样的技术工人,都在琢磨怎么提升技能水平,企业也由此充满活力。

截至2023年底,全区有技能人才13.9万人,技能人才占从业人员比重为34.74%。其中,中高级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总数的46.9%,技能人才规模数量和结构质量均居台州市前列。

股权激励,积蓄企业创新动能

台州是制造业大市,拥有134万名技术工人。这些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曾普遍面临分配公平性、职业成长性、增收持续性不强等难题。

2022年7月,台州成为浙江省首个全市域技能型社会建设试点。在这一背景下,路桥区探索通过健全技能培育体系、技能运用体系、技能创富体系,引导企业调整和优化股权激励对象结构,以股权、期权、奖金等激励组合加大对技术工人的激励力度。

在八环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能人才的培养有一套完整的体系。公司人力资源总监金哲明介绍,公司将共享共富列入中长期发展规划,推行“以岗定级、以级定薪、人岗匹配”职业发展通道机制,并以职级评定为基础进行股权激励,鼓励技术工人增技能、涨薪酬。

“除去高管,员工持股份额占10%。”金哲明说,目前有80多名员工持股。股权激励机制,实现了企业和员工“双赢”。去年,企业销售实现近10%的增长,利润增长超过50%。

本着从“一线中来,到一线中去”的原则,浙江亿利达风机股份有限公司在岗位职责与性质划分职级通道基础上,实施股权激励,88名工程师以上的技术人员获得分3期解锁的限制性股票。企业工程师陶师傅就在首期股权激励名单里。10多年前,陶师傅入职亿利达,如今在集风电机制造等方面有着精湛的技艺,成为了公司创新工作室高技能人才队伍中的一员。

跳出企业层面的激励,当地政府也积极营造“技工友好”的社会氛围。近年来,路桥面向全区制造业企业技术工人,出台星级技工激励政策,如一次性奖励、景区免门票优惠、流动人口积分等;推出技能共富贷,为技能人才、技能创富型企业、技能共富产业等量身定制金融服务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不断提升着技工的获得感。

单元建设,技能可感可及

最近,快递小哥胡荣飞参加了路桥区数字商贸技能赋能中心举办的“快递小哥跨界直播”助农项目。选产品、练口才、学剪辑……几堂课下来,他学会了不少“干货”,开始为路桥农产品“代言”。

随着台州技能型社会试点深化推进,路桥区以技能型社会基本单元为抓手,打造一批技能型企业、技能型社区、技能型乡村、技能型校园,以点带面实现全域布局、多层次覆盖。

路桥区商贸发达,数字商贸技能赋能中心就以商贸从业者数字技能养成为基本目标,集聚培训、评价、体验、就业、创业五大功能,培养、引进了一批具备创新思维、商业智慧的数字技能人才。依托该中心,路桥打造“15分钟技能学习圈”,辐射5个淘宝镇、49个淘宝村、1900余家企业、5000多家网店,带动从业人员超5万人。

在路桥区桐屿街道,技能型乡村在这里落地生根。“我们村超过60%的果农接受了技能培训,其中10%达到了拿技能等级证书的标准。”桐屿街道小稠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邱明生介绍,技能型乡村的建设,改变了村里以往“靠天吃饭、等客上门”单一靠卖枇杷赚钱的模式。

如今,小稠村不仅拥有一大批从事果蔬加工、电商、快递、短视频、文旅的技能人才,还成立了台州市小稠农旅发展有限公司,建立集种植管理、加工生产、电商销售、仓储物流于一体的技能富农中心——“共富工坊”,生产的“稠记枇杷露”销往全国各地。在技能富农带动下,小稠村枇杷产业年产值超4500万元,文化旅游收入超300万元,村集体经济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