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海东实施“校企双聘”工作 推动高校与企业“双向奔赴”


本报海东讯 (记者 谢小杭)经过精加工,青稞酒糟“变废为宝”,成了化妆品、面膜、醒酒口服液等产品,效益提高近20倍。带来这一系列研发升级的,正是刚到企业半年多的科技副总经理。“他们把我们一直想干没干成的事办成了!”青海互助天佑德青稞酒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冯声宝感慨。

青海海东市地处西部高原地区,科技创新人才匮乏、生产效率不高、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成为限制海东市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瓶颈。针对这一难题,2023年起,海东市实施科技副总经理、创新创业导师“校企双聘”工作,通过交流互访,共同参与教学研究、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人才培养和技能培训等,实现资源共享、产教融合、协同创新。来自青海大学、青海师范大学、青海民族大学等高校的24名专家被聘为首批科技副总经理,15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被聘为创新创业导师。

“校企双聘”合作计划有序开展以来,民营企业和高校专家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展联合技术攻关、产品提档升级、创新人才培养、研发机构建设等。高校人才帮助民营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及核心竞争力,实现转型升级、跨越发展,仅半年时间,24名科技副总经理就帮助企业提升经济效益累计超过1000余万元。

青海大学教授孙万成到天佑德公司担任科技副总经理后,合作建立科技小院,打造青稞产业园,培养创新人才,推动青稞全产业链高质量化应用。“以前和企业的合作没这么紧密,效果不明显。现在通过‘校企双聘’结成并肩作战的‘利益共同体’,成果转化立竿见影,第一批特色产品在今年就能面世。”孙万成介绍。

“校企双聘”搭建的交流合作平台,也为高校人才培养延伸触角,与产业一线精准对接。创新创业导师承担实践性课程的建设和教学工作,推动所在企业与高校联合开展项目申报、共建创新平台和培训基地,提供实习实训机会。创新创业导师青海通达油脂加工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苏学斌多次到学校分享经验、指导学生实习,“学生们对企业生产很感兴趣,每次都有一堆问题,通过实习实训也深化了他们对生产实际的了解。”

“从跟踪回访情况看,企业和专家的满意度都很高,一些企业已经积极提出新的人才匹配需求。”据海东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张琰介绍,下一步计划扩大支持范围,为更多民营企业对接高层次人才,同时建立考核奖励机制,激励科技副总经理和创新创业导师在岗位上更好地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