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汇陇原涌春潮 ——甘肃加快建设西部地区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人才兴则发展兴,人才强则发展强。2023年以来,甘肃省大力实施新时代人才强省战略,深入实施人才赋能工程,持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加快建设西部地区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以高素质人才支撑引领高质量发展。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 高位谋划推动

省委切实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提出实施人才赋能工程,在破除体制壁垒、集聚留住人才等方面持续发力。全省坚持系统集成、守正创新,配套制定政策制度23项,构建起人才发展政策体系。

建立省领导联系包抓重点人才队伍责任制,按照“省级领导包抓、牵头部门主抓、责任单位协抓”的原则,每名省委、省政府领导联系包抓1—3支重点人才队伍。建立党委(党组)书记抓人才工作述职评议制度,分类组织市州党委书记、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人才集中单位党委(党组)书记开展述职,推动“一把手”抓“第一资源”责任有效落实。对各地各单位年度人才引进、流失情况综合分析排序,作为高质量发展政绩考核的重要参考,有效推动责任落实。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激发人才活力

2023年,省委组织部制定发布《甘肃省人才发展“授权松绑”政策清单》,涵盖人才引进、职称评审等与人才发展密切相关的8个重点领域,向用人主体充分授权,为专家人才全面松绑。 

围绕深化人才评价改革,甘肃分类制定57个全省有效、11个县以下基层有效的职称评价标准。省人社厅会同主管部门制定或修订中小学教师、工程等系列(专业)14个职称评价条件标准,增设科学传播、技术经纪人等6个职称评审专业。

为有效激发人才工作积极性,全省持续深化事业单位岗位管理制度改革,积极推进专业技术内部等级岗位竞聘工作,91家省直事业单位晋升专业技术二级岗位113人、三级岗位211人。鼓励事业单位通过绩效工资总量单列、实行年薪制等灵活多样的分配形式激励各类人才。完善国有企业人才激励机制,支持省属企业统筹运用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国有科技型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科技成果转化收益等中长期激励政策。

创新人才使用机制,选派53名高层次人才到省级以上园区挂职、200名科技专员带项目到企业服务,推动人才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有效对接。出台《关于加强科技激励减轻科研人员负担的若干措施》,赋予科研人员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更大经费支配权、更大资源调度权。实施高校青年博士教师“入企入园”行动,全省22所高校132名青年博士教师赴装备制造等优势特色产业的81家企业和园区,促进产学研用协同创新。

推进人才队伍建设 服务高质量发展

创新方式自主育才。遴选第四批35名省拔尖领军人才、补选544名省领军人才、选拔第二批355名陇原青年英才,分领域、分层次给予经费支持。对甘肃皓天医药公司、兰州助剂厂公司等6家发展潜力大、科研基础强的企业,三年给予每家1000万元资金,支持开展人才引育和团队建设。制定《加强敦煌研究院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措施》,培训哲学社会科学和文化艺术领域人才2500人次。

多措并举广泛聚才。全省各单位坚持全职引进和柔性引才相结合,全年省属高校、科研院所和医疗卫生机构引进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1200余名,省属重点企业引进本科以上人才6000余名,均超出年度计划的20%以上。精心组织开展“组团式”帮扶工作,指导各地引进用好370名教育人才。

全面推进人才队伍建设。省委组织部立项实施省级重点人才项目230个,倾斜支持科技创新、重点产业类人才项目和青年科技人才创新创业。兰州研究制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数字经济、总部经济等5个产业人才专项政策,全面强化产业发展人才支撑;临夏州制定《临夏州乡土人才认定评价标准》,评审乡土人才2.1万名,推动“土专家”“田秀才”“新农人”破土而出。

做好服务保障工作 创造良好环境

优化人才发展环境。省委组织部以实施“陇原人才服务卡”为抓手,修订了《“陇原人才服务卡”制度实施办法》,将全省高层次人才和新引进的博士或副高级职称人员分为A、B、C、D类,建立高层次专家库并开展分类服务管理。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底色的科学家精神,组织开展教育培训、国情研修、休假疗养等活动,引导人才深怀爱国之心、砥砺报国之志。加强智库建设,支持专家人才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紧盯人才关心的“关键小事”,为各类人才提供服务保障。金昌市常态化开展“人才服务日”活动,深化“人才金管家”服务模式,开通人才办事绿色通道,减流程、优服务、增便利;兰州新区整合经发、招商、科技、社保等相关部门资源,组建园区人才服务专班,成立25个专班小组,对接联系100余家新区重点企业,解决人才“急、难、愁、盼”问题300余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