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春禧:国赛摘铜!南宁这位90后教师不简单


日前,第二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以下简称国赛)在天津落幕。在堪称国内技能赛事“奥斯卡”的国赛赛场上,广西代表团斩获1银2铜。其中,32岁的广西工业技师学院教师赵春禧,摘得机器人焊接技术赛项铜牌。近日,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来到广西工业技师学院采访了刚从天津回邕的赵春禧,看看这块奖牌是怎样“炼成”的。

国赛:新职业项目摘铜,全国赛场展技艺

初见赵春禧,他个头不高,风华正茂。32岁的他大学毕业后就进入广西工业技师学院教书带徒弟。从2017年起,他和徒弟们就奔忙在各大技能赛场上,屡屡拿奖。

▲本届国赛机器人焊接项目前三名,右一为赵春禧。受访者供图

据了解,机器人焊接技术项目是本届“国赛”新增项目,每个自治区、省只能有一个选手参赛,赵春禧凭借广西区赛第一的成绩拿到国赛入场券。

他介绍,机器人焊接技术是运用机械手臂去焊接。“之前,我们用手工焊。现在是用设备代替人去焊。这就要求,首先,操作的人要会焊接;其次,通过对机器人的编程,调整机器人运行过程中的参数,让它达到合格的要求。可以说是一个传统技能升级迭代的项目。”

“现场竞争非常激烈。比赛内容都是企业生产中典型结构件焊接,焊缝尺寸精度要控制在0.5毫米的误差,在几百个程序指令中不能有一点差错。选手分数咬得很紧。”他说,比赛分三天进行,每天5小时的比拼。第一天状态不佳,他出现失误导致焊缝中有气孔。接下来两天,他迅速调整,凭借扎实的基本功和过硬的心理素质,在27名选手中排名第三,可参评“全国技术能手”称号。

备赛:三伏天里练焊接,奖牌由汗水“浇筑”而来

赵春禧介绍,机器人焊接公布竞赛项目时,会附有技术文件,选手想要焊好,需要深入挖掘,比如,焊接位置要求、焊缝尺寸要求、焊接工艺要求,最重要的是选择一个什么样的焊接工艺参数能达到技术文件的这些要求。“由于学校没有国赛设备,我们平时要做大量的焊接工艺试验,以得出一个最优化的结果。”外出训练有国赛设备,就按照得出的结果去练习,还要不断通过焊接质量检测,来检验操作方法是不是最优的,不断练习、不断检验、不断优化。“这是一个精益求精的过程,很好地诠释出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