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承载着千家万户的希望,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南通市劳动就业管理中心坚持把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作为稳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坚决扛好南通就业人的职责使命,全方位做好指导、全方面提供服务,力促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稳定就业。
一、积极筹岗拓岗,扩大岗位承载容量
一是扩大政策吸纳规模。出台了《春节期间用工奖补政策实施细则》,推出“稳岗留工”政策包,着力保市场主体。对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落实好一次性扩岗补助、小微企业社保补贴、求职创业补贴等政策,用“直补快办”、“免申即享”等服务模式及时兑现。截至8月底,全市共为2469家单位发放一次性扩岗补助896.1万元,支持吸纳了5974名高校毕业生和长期失业青年实现就业;共为194家小微企业发放社保补贴323.8万元,鼓励吸纳了1416名高校毕业生就业;为307名困难毕业生发放求职创业补贴46.05万元。二是增量市场岗位供给。加密高校毕业生求职招聘活动频次,联动开展大中城市联合招聘高校毕业生、百日千万网络招聘专项行动、“创响江苏”校园系列招聘等活动,用好“就在江苏”智慧就业云平台、“苏心聘”微信小程序等线上平台,规范采集岗位动态信息,与用工主体开展网络匹配对接,实现数据精准采集汇总,提供“全天候、不断档”求职招聘服务。截至8月底,全市共组织开展招聘活动778场,其中高校毕业生招聘会158场,提供岗位22.14万个,参与求职招聘人数16.66万人次。
二、实施精准帮扶,织密兜牢就业底线
关注脱贫家庭、城乡低保家庭、零就业家庭以及残疾等困难毕业生的就业需求,分层分类提供就业援助。一是夯实基础信息库。依托高校毕业生实名制调查系统,对省级下发的11052名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开展跟踪调查,摸清其基础信息、就业意向、创业意向、培训意向等情况,“一人一档”建立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数据台账,防止漏登、漏报。二是跟踪服务精细化。对有就业意愿的未就业毕业生逐一联系,详细了解求职意向和就业需求,“点对点”至少提供1次政策宣介、1次职业指导、3次岗位推介、1次技能培训或就业见习机会。对通过市场确实难以就业的毕业生,通过公益性、政策性等岗位兜底安置。三是就业管理实效性。对未就业毕业生开展实名调查同时纳入本地就业失业管理服务,做到登记一人、服务一人、就业一人,确保实名登记率和就业服务率“两个100%”。四是就业服务更便捷。全面落实省政府民生实事项目,建成30个标准化“家门口”就业服务站,以五类困难群体为重点,将服务延伸到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群体,提供政策咨询、就业培训、岗位招聘等家门口便捷服务。
三、加大培训力度,培优就业创业能力
一是聚力激发创业活力。进一步优化创业培训方式,将创业创新教育贯穿大学生培养全过程,加强创业创新教育培训和专业教育融合的课程体系建设。深入打造“创响南通”创业服务活动品牌,筹备2023年“创响江苏”高校毕业生等青年人才创新创业大赛暨“创响南通”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南通市初赛,积极发动各县(市、区)报名参赛。截至8月底,全市开展创业培训7815人,完成省目标的97.69%。二是做优做强新职业培训。加强新职业培训基础建设,组建专家库,推进编写培训大纲、评审教学资料、建立更新考试题库、理论阅卷和实操考评等系列工作,为高校毕业生开设中短期技能培训班。组织“职业指导培训进校园”活动,截至目前,依托培训机构开展职业指导培训4843人次。
青年的就业状况关乎国家未来。下一步,南通市就管中心将积极践行青年优先发展理念,继续把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作为促进就业工作的牛鼻子,进一步拓渠道、优服务、强保障,力促高校毕业生等青年高质量充分就业,让更多青年在南通有“位”更有“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