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淄博日报/淄博晚报/博览新闻
记者 王玉华
根据中共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公安部、国务院国资委联合印发的《关于做好取消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报到证有关衔接工作的通知》要求,2023年起,不再发放《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毕业生就业报到证》和《全国毕业研究生就业报到证》,取消就业报到证补办、改派手续,不再将就业报到证作为办理高校毕业生招聘录用、落户、档案接收转递等手续的必需材料。
就业报到证取消后,毕业信息去向登记如何完成?毕业后户口怎么办理?档案在转递衔接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近日,市人社部门就广大毕业生和家长比较关心的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
一、报到证取消后,如何完成毕业信息去向登记?
教育部门会建立高校毕业生毕业去向登记制度,作为高校为毕业生办理离校手续的必要环节。
高校会指导毕业生(含结业生)及时完成毕业去向登记,核实信息后及时报省级教育部门备案。
实行定向招生就业办法的高校毕业生,省级教育部门和高校会指导其严格按照定向协议就业并登记去向信息。
高校毕业生到户籍和档案接收管理部门办理相关手续时,教育部门会根据有关部门需要和毕业生本人授权,提供毕业生离校时相应去向登记信息查询核验服务。
二、户口已随上学迁走,那毕业了户口该怎么办?
高校毕业生户籍可以迁往就业创业地(超大城市按现有规定执行),也可以迁往入学前户籍所在地。迁入地公安机关会根据毕业生就业情况、本人意愿和迁入地落户政策要求,办理户口迁移手续。
三、毕业生档案在转递衔接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2023年起,组织人事部门和档案管理服务机构在审核和管理人事档案时,就业报到证不再作为必需的存档材料,之前档案材料中的就业报到证应继续保存,缺失的无需补办。
高校会及时将高校毕业生登记表、成绩单等重要材料归入学生档案,按规定有序转递,个人不能自带和保管。
毕业后到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就业或定向招生就业的,档案转递至就业单位或定向单位;到非公单位就业、灵活就业及自主创业的,档案会转递至就业创业地或户籍地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其中转递至就业创业地的,应提供相关就业创业信息;暂未就业的毕业生,可根据本人意愿转递至户籍地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或按规定在高校保留两年。
(师范类高校毕业生请咨询教育部门)
四、取消报到证后,如何做好入职前的报到衔接工作?
用人单位会凭劳动(聘用)合同或就业协议书(含网签协议)或普通高等教育学历证书或其他双方约定的证明材料,为高校毕业生办理报到入职手续,参加工作时间按照高校毕业生毕业后实际入职之日计算,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五、毕业后,如何查询离校去向信息?
用人单位、户籍和档案接收管理部门、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在办理招聘录用、落户、档案接收转递等业务时,可通过查看学历证书、劳动(聘用)合同(就业协议、录用接收函)等,或通过全国高校毕业生毕业去向登记系统(https://dj.ncss.cn),查询离校时相应毕业去向信息。
高校毕业生和有关单位可通过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https://www.chsi.com.cn)查询和验证高校毕业生学历、学位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