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筑梦 建功新时代


“作为新时代技术工人,我们今天拥有了更多创新创造的条件,拥有了更多可以发挥作用的机会。只要静下心来立足岗位学好技能,就能干出一片属于自己的新天地。”4月28日,在国新办举行的中外记者见面会上,北京北方车辆集团有限公司数控铣工首席技师马小光道出了许多技能人才的心声。

新时代呼唤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期待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一代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国新办邀请5位第十六届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全国技术能手代表等,围绕“技能成才 技能报国”主题畅所欲言,和大家分享他们的故事和感受。

工匠精神的践行就是追求卓越、坚持创新

作为一名女性电焊工,中国船舶集团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船舶电焊工高级技师魏凤云付出了更多的艰辛和努力。上百斤的焊接电缆和设备,对体能是巨大的挑战,女同志受身高限制,被焊接的电弧飞溅烫伤的几率比较高,但她总是苦中作乐,把脖子上的伤疤当作烫成的项链。

“工匠精神的践行就是追求卓越、坚持创新。”“船厂花木兰”魏凤云平时做事风风火火,唯独烧电焊时有条不紊,对待每一个焊点都像绣花一样。从业27年,魏凤云先后承担了一系列高技术、高难度、高附加值的船舶建造任务,不断创新焊接工艺,提高焊接效率,焊接的分段成了免检产品。

0.002毫米相当于头发丝的1/40,在工友们都认为不可能完成的情况下,广西汽车集团有限公司钳工特级技师郑志明手工把这微小的误差调整回来,有效解决了汽车后桥的噪音问题。“把加工工艺的精度提高到如此精细的程度非常有必要,只有汽车零件加工设备的精度远高于汽车加工零件的精度,才能保证汽车零件的品质,从而保证汽车整体的质量。工匠精神就是不服输,永远精益求精。”

为何能20年如一日地坚守一线,与机床和零部件打交道?马小光认为,动力源自对所从事工作的热爱、对先进加工技术的不懈追求以及为国家和企业发展贡献力量的责任感。“每当解决加工技术难题时,就会获得极大的满足感和自豪感,特别是看到我们所加工的产品被组装成大国重器,感到非常骄傲,这也更加坚定了我追求数控加工技术新境界的决心。”

在见面会现场,南方电网云南昆明供电局继电保护员特级技师李辉向大家展示了一块电路板。这是他的团队在2018年研发完成的,这块电路板加载了独创算法后,突破了一项国际性技术难题,减少了用户的停电时间,更好地助力了万家灯火。

这背后蕴藏着精妙绝伦的技术。“继电保护装置要在1/100秒完成电气量的检测、计算、逻辑判断,然后发出正确指令。”李辉表示,工匠精神就是一种执着专注的专业精神,一种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他认为,拿到中华技能大奖不是奋斗的终点,“我还和31年前一样,有一颗年轻的心、好奇的心、奋斗的心,还可以为保障国家能源电力安全做更多的事情!”

技能工人的成长空间更加广阔

“正是有国家和集团的好政策,让我从一名技校毕业的普通工人,成长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带头人,并荣获第十六届中华技能大奖。”在马小光看来,自己正沐浴着属于技能人才的大好春光。去年,他通过集团公司评审,成为首批首席技师,目前薪酬待遇已经参考领导标准执行,并作为集团公司的“双师型”人才,赴国外参加培训交流。

2008年被评为高级技师时,郑志明曾以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已经触到了“天花板”。然而,这几年,在“新八级工”、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等政策的支持下,郑志明先后被评为高级工程师、广西首批特级技师,让他的职业发展更上一层楼。2022年,他还光荣地当选了党的二十大代表,在广西代表团的讨论会上,面对面地给总书记做了汇报。郑志明由衷感慨:“咱们技能工人成长的空间更加广阔,薪酬待遇和社会地位都不断提高。”

“我们公司每年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自主评价工作,将技能等级提升与岗位晋升、薪酬待遇提升挂钩。像我一样,我的很多同事也走上了首席技师、技能带头人、技能骨干等高级技能专家岗位。”魏凤云分享了她在产业一线的见闻,她看到一线工人参加各类技能竞赛和岗位练兵的机会越来越多,培训力度不断加大,技术水平明显提升,更多的一线工人脱颖而出,干劲越来越足。

李辉也有同样的感受,“我是一名普通的技能人员,但我的薪酬和我们部门负责人的待遇持平。企业还为我们建立了党组织服务联系机制,我们和党委书记签订服务联系协议,技能人员也能列席党委会,有了更大的发言权,也可以有更大的作为。”

技能报国的舞台越来越宽广

“掌握一技之长,就能成就辉煌。”作为国家技能人才培养培育突出贡献单位,这些年,安徽阜阳技师学院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技能人才。据院长靳柯娟介绍,学院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98%以上,有的专业毕业生需要提前预定,有的学生同时被几家企业争抢,“00后”学生程裕林在第一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汽车喷漆项目中获得银牌,被授予全国技术能手称号,现已留校任教,年仅22岁就破格晋升为副高级专业技术职称,“通过学习和掌握精湛的技能也能让人生出彩。”

深耕产业一线31年,李辉始终相信“工作不分贵贱”“有作为才有地位”。他认为,一项新技术在现场实施的最后一个环节需要技能人员来把控,把控得好可能出的就是优质产品、优质工程,把控得不好可能就要出大问题,“新时代的技能人才在生产实践中不可替代的地位越来越凸显,技能人才也能有大作为。”

郑志明在工作中观察到,如今的工厂发生了巨大改变,生产线上基本由机器人智能化、自动化操作,完成各种加工任务,对学习能力更强、掌握更多先进操作方法的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加大。“技能报国的舞台越来越宽广,希望有志加入技能人才队伍的年轻人,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把自己的理想融入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郑志明呼吁。

作为上海市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带头人,魏凤云每年培训电焊工上千人次,经她指导的选手在各类技能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涌现出一批优秀技能青年。她相信,“有了青年人才的快速成长,才有工匠精神的不断传承,‘造舰强军、造船兴国’的梦想就能早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