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海西:打造农牧产业人才集聚“强磁场”


本报海西讯 (通讯员 李小英)近年来,青海海西州抓住“净空、净水、净土和土壤富硒”这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锚定柴达木富硒枸杞、藜麦、双峰驼等乡村特色产业转型升级关键环节,将农牧业专技人才振兴作为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支撑,注重引育并举、多向发力,精准布局人才链,海西州成为农牧产业人才集聚的“强磁场”,驰骋在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示范州建设的快车道上。

强化人才政策支撑。出台《海西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人才培育行动方案》《“柴达木英才·农牧业实用人才”计划实施方案》等人才引育措施,科学合理设置乡村实用人才认定标准,明确支持措施,入选者最高可享受10万元的经费支持,优先评聘专业技术职称。实施科技支农行动,选派7个科技人才服务组入企进村全时全季开展科技支农服务,在田间地头和生产一线“面对面”教学,“手把手”传授技术,为农牧业生产提供科技支撑。

畅通人才供需端口。聚焦“农作物抗倒伏性差、病虫害多、农畜产品单一”等问题,建立农牧领域急需紧缺人才清单,引进藜麦良种繁育体系建设、高原枸杞现代育种、畜产品精深加工等特色农牧业人才项目9个、科技人才96名,柔性引进中科院上海逆境生物学研究中心张蘅博士、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陈志国教授等高层次人才6名。通过人才工作室辐射带动、技能实践、新型职业农牧民孵化培训,挖掘培育“土专家”“田秀才”和种养殖能手300多名,有效推进“农牧业技术技能人才+柴达木特色品牌产业集群”融合发展。

“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就是要指导农牧民解决最需要、最实在的科技问题,让农牧民能得到最大的实惠”,樊光辉说。2022年初,海西州挂牌成立8家科技特派员工作站,青海大学农林科学院樊光辉教授被选派为都兰县科技特派员002号工作站站长,他带领工作站成员,依托柴达木盆地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培育出杂交1号、航天2号等优良品种,一个月时间扦插64.8万株枸杞嫩枝,创建了青海高原枸杞良种繁育技术体系。依托工作站引进的75名省内外农牧业专家人才,海西州在农牧产业一线开展盐碱地土壤改良、病虫害防治、良种选育等高效种养殖技术研究,突破和优化多项农牧业发展关键核心技术,为乡村产业振兴赋能蓄力。

在各类科技人才的引领驱动下,海西州枸杞、藜麦等农产品向多元化深加工产品转变,枸杞果汁、藜麦饼干、牦牛肉干、骆驼奶等500多种产品投入市场,通过“三地百柜”项目,在浙江杭州等地区建成30多个“神奇柴达木优品”专柜,柴达木枸杞品牌价值达92.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