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市人社局实施五项行动 助推一季度就业工作“开门红”


近日,海东市人社局以“跟我上”“上门找”“马上办”的工作作风,大力开展“助企纾困稳岗、重点企业用工保障、有组织有规模转移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推进、职业技能培训提升”五项行动,截至目前,向省内外转移就业13.42万人次,职业技能培训9091人次,助推实现就业工作首季“开门红”。

走出去看一看,问需于民。采取“力量下沉+服务下倾”工作措施,深入开展“群众需求大调查+入企用工对接+助企纾困稳岗+助企联络员入企调研”四项活动,努力化解疫情影响造成的就业带动能力弱、供大于求、转移输出压力大等问题。一是充分发挥乡镇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站作用,逐户开展群众就业状况、就业意向和培训需求调查。经统计,全市共有劳动力102余万人,实现就业劳动力87余万人,富裕劳动力为15余万人,有就业意向劳动力8万余人。二是持续开展“就业局下企业”活动,积极主动深入企业开展用工对接,解决企业招工难和群众就业难问题。经多次精准对接,向市内14家新开工及重点企业输送用工459人。三是全面落实助企纾困政策,开展社保政策惠企暖企入企宣传,深入16家企业现场讲解助企纾困政策,为3978家企业享受社保政策红利289.1万元。其中:为3893户企业降低阶段性失业、工伤保险费281.8万元;为85户企业缓缴工伤、失业保险费7.3万元,切实减轻企业负担、稳定就业岗位、提振市场主体信心。同时,为484人发放失业金136.3万元,为594人发放失业补助金128.4万元。四是充分发挥助企联络员作用,安排市局7名联络员,深入联点企业开展“入企七问”,征得问题线索14条,已分拨相关单位解决,为高效对接、精准服务奠定坚实基础。

心交心聊一聊,问计于民。采取“实地走访+座谈交流”工作措施,深入开展“企业家座谈会+欠薪矛盾化解+培训现场走访”三项活动,努力化解培训后技能鉴定不及时、劳务品牌发展缓慢、拖欠农民工工资等问题。一是深入人力资源公司、培训机构和劳务品牌公司调研座谈,精准掌握企业经营状况、制约发展的短板、需要解决的事项等。为确保职业技能培训后立即实现技能鉴定,在互助县职业技术学校设立互助家政技能鉴定机构,为家政培训人员实现“持证上岗”奠定了基础。截至目前,全市开展培训的28个工种中15个工种实现培训后立即鉴定,近4000人培训后“持证上岗”,第一时间实现就业。为确保劳务品牌高质量发展,积极组织劳务品牌参加部、省级创业成果展示和推介活动,“土族盘绣”入选全国劳务品牌发展大会云推介5个重点项目之一,在全国进行宣传推广,取得良好的社会反响。二是加强与公安、住建、司法等部门的联合执法,重点化解房地产领域欠薪问题,对全市24个重点欠薪项目建立台账跟踪督办,为3496名农民工协调发放工资2369万元,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三是建立完善“人社部门、就业部门、财政部门、培训机构”四方协同机制,加强对培训质量的监管,落实开班时、办班中和考试时监督检查,保证培训工种、培训课时、培训质量。同时,实地走访驾驶员、修理员、育婴员等培训现场80余次,指导30家职业技能培训机构、18家人力资源服务公司成立以校长、法人为组长的校园安全生产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技能培训安全应急预案,完善安全培训制度,确保培训机构安全无事故。

回过头厘一厘,问效与民。采取“面对面纾困+心贴心服务”工作措施,深入开展“面对面招聘+有组织转移+实打实培训”三项活动,努力化解群众就业难、企业经营难、用工对接难等问题。一是面对面开展招聘,抓对接拓渠道。紧盯市场需求量大、就业稳定性高、用工人员多、薪资待遇好的用工企业需求,举办“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等招聘活动24场次,提供就业岗位25485余个,帮助实现就业2081人。二是点对点劳务输出,抓安全保输出。加强与交通、铁路、卫健等部门的联动,形成工作合力,实现群众安全上岗。向省内各地输送农民工3000余人,向省外拉面店输送360人,统一购置火车票,有组织转移输出赴无锡返岗复工人员169名。截至目前,向省内外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13.4 万人次,其中向省外转移72875人次,省内跨地区转移28821人次,就地转移32891人次。三是实打实开展技能培训,抓培训提效能。加强与企业用工对接,提供精准技能培训,举办中式烹饪、家政服务、装载机等培训班183期,培训9091人次。2月26日,青海省首场专项职业能力考核在互助县举行,50名拉面培训人员参加结业考核,47人取得清真拉面专项职业能力考核合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