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江门:擦亮“侨都博士后”品牌


本报江门讯 (通讯员 江仁轩)近年来,广东江门市创新开展博士后工作,打造了“侨都博士后”品牌,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目前,全市已建成示范中心和7个县(市、区)分中心,形成“1+7”博士后工作格局,博士博士后科研平台增至135家,在站博士后增至93人;在站博士后累计获得国家博士后基金资助、国家自然科学资金资助等近50人次,参加省级博士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项目超90个,当前在职在岗博士近1000人。

政策加码扶持创新发展。聚焦打造人才创新发展新高地,推出人才强市“新四十条”等系列政策,为博士后人才创新创业提供良好环境和有力支撑。7个县(市、区)政府相继出台多项人才扶持政策,形成了良好的政策叠加效应。部分县区新建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最高补助达100万元,博士工作站最高补助可达70万元,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建站补贴50万元,在站博士后生活补贴最高补助达每人每年50万元,出站后留在江门工作的博士后购房补贴最高可达60万元。

营造近悦远来的博士后创新氛围。依托示范中心积极开展“侨都博士后”系列服务,如“侨都博士后大讲堂”“侨都博士后沙龙日”“侨都博士后江门行”等常态化交流活动,承接博士后学术论坛、创新赛事、博士后工作者培训以及人才联谊会等活动,并带动各县(市、区)开展了“蓬博人才”“经纶江海”“鹤才翱翔”等特色人才活动。近三年来,累计线下超5000人次参与,线上超30万人次参与。

推动创新创业成果转化落地。搭建“三高”竞技舞台,2018年以来连续四年参加广东“众创杯”博士博士后创新赛,共有52个项目参加赛事,近两年报名项目数稳定在20个左右,均排在全省地市前5名,在四年参赛中共获得了2银、2铜、3优的成绩,创新氛围日趋浓厚。同时,有26个参赛项目的博士博士后创新成果成功转化落地,如在2020年获得企业组银奖的胡杨博士项目落户新会古井新材料产业园区,专门开展功能性聚合物微球的产业化。连续举办两届博士后创新实践课题,累计收到238项课题申报,课题立项团队共获批7项发明专利,获得5项表彰荣誉,重点资助项目30个。连续举办两届“江门市产业工程师暨博士博士后揭榜创新赛”,累计收集筛选了30个项目需求,研发总投入超1.7亿元,涵盖生物医药与大健康等5大领域,联系发动30多所高校、科研院所的科研团队报名揭榜,共收集到意向线索67条,共促成11家需求企业与揭榜团队签订意向合作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