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人才要答好“三问”


党的二十大寄语广大青年,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作为国家发展的生力军、应对挑战的先锋队、战略转型的创新者,青年人才要在攻坚克难、奋勇争先中不断答好“三问”,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答好“中国之问”。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有国界。要永葆爱国之心,做到爱国不讲条件,爱党不讲回报,为国分忧、为国解难、为国担当。要厚培大国之智,充分了解国情,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涵义,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胆探索、不断实践、持续突破。要厚培科学家精神、工匠精神,吃得了苦头、耐得住寂寞、忍得了枯燥,勇于把冷板凳坐热,持续提升科研素养、学术修为、战略思维。

答好“时代之问”。察势者智,驭势者赢。要有世界之眼、时代之识,深刻感知理解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塑造全球化的发展视野,精准把握国家战略大局、时代发展特点、科技发展趋势。要有创新之思,自觉承担时代赋予的重大科技任务、重要发展使命,当好创新吹号人,不在物质上攀比,而在思想上争锋,勇闯“无人区”,勇登“最险峰”,持续创新、加速创造。要有规律之法,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国际环境变化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和理解,掌握规律、用好规律,保持战略定力,集中精力做好自己的事情。

答好“人民之问”。科研创新和人民群众息息相关,最终要服务于人民。要常怀为民之心,树立为民造福的科研观、政绩观,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让创新成果服务于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要有社会忧思,深刻认识乡村振兴、稳就业、促民生等当前发展中的重要、突出问题,深刻认识科研界不是名利场、学术圈不能官僚化,不搞轻飘飘的学术虚无主义和科研利己主义,真刀真枪、真抓实干,把文章写在大地上,把研究嵌在生产里,把理论用于实际中。要有实践之勇,勇于深入科研一线与基层大舞台,敢于用科研能力、学术才华“亮剑”,争做跨学科理解能力强、前瞻性强、实践性强的战略人才甚至战略“将才”,积极运用创新成果指导解决实际问题。

 (作者单位:河南省社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