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东泗水
深入实施“泗郎回乡”创业工程
本报泗水讯 (通讯员 刘小超 宋彦贵)因发源于境内的泗水而得名的千年古县济宁市泗水县位于山东省西南部,是沂蒙革命老区18个县市区之一,也是纯山区县、农业大县,曾是国家级贫困县,乡村常年外出务工人员顶峰时达17万余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乡村振兴任务艰巨。
近年来,泗水县人社部门聚焦群众所想所需所盼,深入实施“泗郎回乡”创业工程,促进了老区群众就业增收,铺就了老区群众的“幸福路”。2021年,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222元,同比增长11.7%,增速连续多年位居全市前列。
牵头制定出台《泗水县支持返乡入乡创业的若干措施》等文件,全面整合税收、资金、用地、培训、用工等方面优惠政策,为返乡创业提供“一揽子”服务。争取县财政每年列支1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及时兑现各类政策。目前,已累计发放创业贴息贷款8.06亿元,兑现各类扶持资金3500余万元。
推进创业孵化基地和创业园区建设,建成省级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1处,镇街双创园区7处。其中,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已吸引入驻初创企业312个,孵化成功企业136个,涌现出一批优秀的企业项目和创业者。如山东欧诺威数控刀具有限公司现有员工100余人,年销售收入已达4000余万元。注重营造关心支持创业的浓厚氛围,在青岛、北京等泗水籍人士集中的城市建成4处服务站,多次举办返乡创业大赛、返乡创业表彰大会。截至目前,该县已累计吸引4300余人返乡创办项目2246个,形成了返乡创业的“归雁效应”。
以率先在全省启动“乡村振兴合伙人”招募试点为契机,结合区域乡村资源优势,大力实施“乡土人才”引育工程,重点围绕农业技术、生态旅游、文化体验、研学示范等业态领域,综合采取资金合作、技术入股、专业服务等多种形式,切实引进、培育、用好一批返乡创业者、致富带头人、种养殖能手和能工巧匠。注重引才模式创新,建立“合作社+人才”“项目+人才”“产业+人才”等多种互促引才模式,由政府帮助代办落地手续,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广泛吸引各类人才“拎包”成为“合伙人”,并通过不定期举办高级研修班、专项能力提升班、邀请专家实地指导等多种方式,以才育才,培育造就更多“土专家”“田秀才”“乡创客”。充分发挥“合伙人”作用,促进农业与休闲、旅游、康养、文化等产业深度融合,激活延伸产业链。周边群众可广泛通过土地流转和房屋租赁入股分红、就近就地打工、主动参与合伙经营、提供特色农产品等多种形式,实现致富增收。截至目前,全县已招募各类乡村振兴合伙人224人,孵化产业项目83个,直接促进区域村集体增加收入1500余万元,带动2500余名村民就业增收25%以上。
昔日红旗漫卷西风,今朝振兴号角响亮。如今的泗水,一幅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正徐徐展开,老区群众的幸福之路必将越走越宽!
陕西礼泉
量身定制创业培训
本报礼泉讯 (通讯员 礼仁轩)今年以来,陕西省礼泉县按照“市场引导培训、培训促进就业”的思路,统筹规划,细化方案,锁定重点人群和重点企业,切实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开展多形式、多渠道、多专业的就业创业培训,全面提升劳动者职业技能水平,壮大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助力乡村振兴。
在疫情防控形势下,探索培训新方式,变“你来”为“我去”。县人社局一改以往将农民集中起来在培训中心办班的惯例,深入开展“送课下乡服务基层”活动,组织干部下沉到各镇村,充分进行培训意愿调查,按照就近就地的培训原则进行整合,拟定方案,规定人数。分类别、分批次、分片区开展培训,并在培训过程中联合县财政局、县就业服务处进行训中检查,保证了培训班的规范化和有序性,进一步提升了培训效果。
锁定特定人群,开展创业培训。年初,精心制定就业创业培训计划,以脱贫劳动力、毕业学年高校毕业生、城乡未继续升学的应届初高中毕业生、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待业大学生、自主择业军转干部等七类人员为重点,针对不同的人群和年龄,量身定做专业课程,通过开展不同类别的有针对性的适岗培训,帮助他们拓展了思路,掌握了创业的基本知识。
加强重点培训,精心打造“果业农工”劳务品牌。为解决果农在种植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和精品率不高等问题,积极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取得联系,经过协商,邀请果树技术专家,通过举办种植技术培训班、现场指导传经送宝等形式,精准解决了果农种植过程中的疑难杂症,大力提高了果农的种植水平和果品的精品率。
截至目前,共举办各类就业创业培训班18期,受训人员825人。其中SYB创业培训3期75人;家政服务专业、农业技术员专业、养老护理专业等技能培训15期750人。通过培训促进就业创业,有效地留住了农村青壮年劳动力,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