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信息之窗
政策法规
专题专栏
标准信息
关于我们
就业有“术”致富有“路” ——浙江省金华市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促就业增收
1892764241883164673 来源:中国劳动保障报 发布日期:2025-02-21

近年来,浙江省金华市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开辟增技空间,拓宽增收渠道,组织群众“赋能充电”,让群众既“富了脑袋”又“鼓了口袋”。

聚焦重点群体 增技又增收

“之前我是一名全职家庭主妇,是‘药乡月嫂’培训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金华市磐安县的俞晶晶说,“药乡月嫂”培训内容十分丰富,除了婴幼儿抚触、奶粉冲泡的常规技能,还有药膳月子餐制作、中医保健等本土特色的课程。培训结束,俞晶晶相继考取药膳师、面点师等证书,在人社部门的就业推介会上成了“红人”,当场签约一家知名月子中心。如今,她每月收入超过1.5万元。

金华市持续打造共富型技能型乡村,面向重点人群、重点产业,构建“一村一品牌、一镇一特色”技能乡村发展体系,实施“技能+劳务品牌”“技能+重点帮扶”“技能+产业振兴”多层次合作新模式,同时绘制村民技能就业地图,用农言农语讲解培训补贴、师徒帮带等学技政策,从“一人一技”向“一人多技、一技多能”转变,持续推进乡村人才培育。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培育技能型乡村35家,乡村技能人才1.2万人。在金华市的乡村,越来越多的劳动者实现“增技又增收”。

“感谢人社部门的技能培训,让我真正掌握了一技之长。这条路我会一直走下去,靠技能实现更多人生价值。”金华市开发区的孔晓晴今年二十岁,在中职班主任的介绍下,多次参加开发区人社部门组织的西点技能培训和技能比赛,获得了“金开工匠杯”西式面点项目一等奖,“开发区技术标兵”等荣誉。

同时,金华市将高技能领军人才纳入人才分类目录,享受相应的人才政策,变“要我培训”为“我要培训”。推出首款为技能人才群体量身定制的专属金融产品--“技能共富贷”,最高贷款额度可达1000万元,目前已累计向3.8万名技能人才发放“技能共富贷”,共计64.9亿元。

政策扶持+技术创新 提升服务质效

金华市健全职业技能培训服务体系,开辟技能专项评价新通道,打造“技能到家、金匠有约”特色技能培训服务品牌。创新“零工驿站+社区便民培训中心”发展模式,整合零工驿站岗位推荐、求职培训和社区便民培训中心的职业技能培训等资源,建成“30分钟培训圈”。金东区东孝街道的凤凰社区家政技能培训点是全省首家社区便民培训中心。培训中心将技能培训与岗位求职紧密联合,通过就业岗位需求信息,开展相关的免费技能培训,实现求职者与就业岗位精准匹配对接。目前全市共建成38个“30分钟培训圈”。

此外,金华市建设“金匠云”服务平台,利用大数据支撑,建成全市“技能地图”导航,实现培训机构、培训工种一图展示、一键搜寻、精准定位,将以往“群众找培训”转变为“培训找群众,政策找群众,服务找群众”,实现想培训有去处,想培训随时找,政策随时知晓,营造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的技能就业浓厚氛围。2024年,金华市共开展职业技能培训20.03万人次,新增技能人才14.72万人。

金华市大力推进和辅助企业申报职业技能等级自主评价机构备案及续期工作,积极发挥企业职业技能培训主体作用。浙江武精机器制造有限公司是全国铸造行业排头兵企业,拥有员工600余人。公司目前可自主认定铸造工、数控车工、铣工、装配钳工、机修钳工、焊工、起重工等工种。自2010年开始,企业每年分工种在一线员工中开展职业培训和技能等级认定,提升员工技能。目前,公司有技能人才450余人,其中高级工及以上的高技能人才共230余人,占比达51%。这样的技能等级自主评价企业,金华目前共有586家;去年,累计培养企业技能人才近6万人,数字高技能人才86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