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把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作为提升就业质量的重要举措,创新制度机制,狠抓政策落实,推动企业响应,引导全社会共同参与,促进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高质量充分就业成色更足、底色更亮。
着力加强新就业形态领域劳动保障基本服务,积极解决劳动者急难愁盼问题。深刻把握新时代就业形势变化,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更好的工作和生活保障。一是探索解决职业伤害风险高问题。率先将基层快递网点快递员纳入工伤保险保障范围,积极推进补充工伤保险发展,将保障范围扩大到包括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在内的各类灵活就业人员。二是通过“数据找人”扩大参保覆盖范围。支持在省内自主选择参保地,加强数据比对、探索发布参保指引、纳入参保补贴范围,有力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权益。三是推动头部平台企业开展集体协商。指导劳资双方找准“最大公约数”,推动新就业形态领域签订集体合同企业1164家,覆盖劳动者10万人。推进头部平台企业与职工开展全网集体协商,惠及货车司机380万人。四是打造“工会驿站”提升生活品质。整合服务资源,建设友好社区、友好街区等“友好场景”2084个,建成工会驿站14497家,其中24小时智能化驿站2172家,切实解决“进门难、找路难、就餐难、停车难、休息难、如厕难”等关键小事。
有效畅通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维权服务机制,切实防范化解风险隐患。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充分发挥工会、司法等部门作用,压实企业主体责任,完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维权服务长效机制。一是统筹政治引领和服务管理。推动省市县成立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行业党委239个,人社部门负责同志担任党委班子成员。引导4.8万名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到社区报到,带动1.1万人参与志愿服务、4000余人兼任“网格员”“楼栋长”“食品安全监督员”。二是指导监督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开展“百名仲裁员服务千家企业”“三送一检”普法宣传活动,指导企业依法用工。联合交通运输、市场监管等部门连续3年开展专项行动,全面排查劳动用工方面风险隐患,累计摸排劳动者30余万人,约谈30余家平台企业。三是打通维权服务“最后一公里”。发挥全省工会103个劳动关系监测点和1500名劳动关系信息员“探头”作用,建立新就业形态“一站式”劳动争议联合调解组织62家,推广运用“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积极构建预防为主、基层为主、调解为主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维权服务新模式。(安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